這番言論並不能使盛長楨信服。

黃體仁剛剛把江浙道的絲織業產量都誇到天上去了,但據盛長楨所知,大周朝大部分百姓還掙扎在溫飽線上,消費能力低下。也就是說,大周國內根本就沒有那麼龐大的市場。

盛長楨緊緊盯著黃體仁的眼睛,試圖從中看出端倪來。

可黃體仁一臉平靜,坦然以對,讓盛長楨只得暫時按捺下心中的狐疑。

盛長楨又問道:“江浙道那麼多桑田,農田必然大少,江浙道百姓又如何果腹呢?”

黃體仁淡淡笑道:“從別道調運來即可,我江浙道富庶無比,不過多出些銀子買糧罷了。”

盛長楨不可置通道:“江浙道氣候宜人,雨水充沛,農田遍佈,本是大周產糧重地,如今居然連糧食都不能自給?”

江浙道至少佔了整個大周糧食產量的一成多,是輸出糧食的大道。如今居然不能自給,還要靠別道輸送。

這就意味著,整個大周的糧食比以前要少了許多。

要知道,別道的糧食產量並沒有增多,往江浙道輸送得多了,自己留下的自然就少了。

而且,雖然江浙道付了銀子,並不是白拿,但盛長楨用腳指頭都能想到,這些銀子一分也到不了那些種地的百姓手裡。

就算百姓手裡有銀子,但在很多地方,糧食可比銀子金貴,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大周產糧本就勉強夠百姓果腹,如此一來更是雪上加霜了。

難怪盛長楨南下以來,沿途所見,許多地方都是路有餓殍。

一念及此,盛長楨心中慍怒,又問道:“黃師爺,江浙道買走了別道的糧食,那裡的百姓又該吃什麼呢?”

黃體仁不以為然道:“此事自有當地巡撫操心,我江浙道只需謹守本分即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嘛。”

呵呵,盛長楨氣極而笑,這黃體仁還真是和王世昌一脈相承,都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點超出本職的事都不願想,全然不顧天下大局。

發展工商業固然是好的,這本就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如今大周朝百姓吃飯都成問題,生產力低下,根本不具備大舉發展工商業的基礎。

江浙道的繁榮是一種畸形的繁榮,是在吸大周其餘地方的血。

更何況,江浙道產出之物銷路還存疑。

來時,盛長楨還以為江浙道有什麼減少流民的好法子,滿懷希望地想要學習江浙道的先進經驗,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一念及此,盛長楨頓時心灰意冷,再也不想在這巡撫衙門裡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