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盛長楨又到了禹州州衙之中,依然是鄭昌熱情地接待了他。

盛長楨心裡對鄭昌的嘴臉厭惡至極,臉上卻不動聲色,與鄭昌有說有笑。

在州衙中晃悠了一上午,盛長楨就提出要到禹州下轄的各縣觀政。

盛長楨的要求合情合理,鄭昌沒有什麼理由拒絕,就開了通行牌票,蓋了官印。讓孫寶帶著牌票陪著盛長楨一起,以免底下的縣官不認識盛長楨,鬧出誤會來。

對於鄭昌的體貼,盛長楨自然是感謝至極,連連稱讚禹州州衙諸官,稱他們都是勤勉為政,一心為民的好官。

尤其是通判鄭昌,更是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簡直是盛長楨學習的榜樣。

鄭昌一直打心眼裡看不起盛長楨的年輕稚嫩,覺得他不過是個不懂事的毛頭小子罷了。

雖然如此,但盛長楨畢竟是前所未有的六元及第出身,他的稱讚可不是誰都能當得起的,因此鄭昌對盛長楨的稱讚還是十分受用,連帶著看盛長楨的目光也柔和起來。

見鄭昌那自得的模樣,盛長楨暗哂一聲,也不再與鄭昌寒暄,道一聲告辭,就在孫寶的帶領下出州衙去了。

禹州下轄四縣,分別是葉縣、秀水縣、長寧縣、大青縣。葉縣在禹州轄地的最西邊,大青縣則在最東邊。

盛長楨與孫寶言明,自己此行就是為了下鄉透透氣,散散心,因此行程不必著急,就先去最西邊的葉縣,然後一個一個縣地依次遊歷,最後再去東邊的大青縣。

孫寶恭敬無比,自然一一應下,然後……把盛長楨的一舉一動,傳回到禹州城,知州李鑑的案頭上。

在前三個縣時,當地縣令聽說是翰林修撰盛長楨來觀政,個個都是恭敬有加。畢竟盛長楨單論官職就在他們之上,何況還有禹州通判打的招呼。

盛長楨在這三個縣受到了盛情款待,日日都在酒樓中宴飲。有的縣令甚至還放下手中政務,陪著盛長楨遊覽本縣的名勝。

盛長楨不緊不慢地在每個縣中都呆了至少三天,有時在縣衙中走馬觀花,有時去酒樓中赴宴,有時又去山間訪幽,一副流連忘返的樣子。

遠在禹州的李鑑聽了眼線的回報,不禁心中譏笑,這位六元郎到底還是少年心性,只要把他捧得高高的,就能哄得他服服帖帖。

自此,李鑑也就漸漸對盛長楨放下了戒心。

過了將近半個月,盛長楨總算來到了最後一站——大青縣。

別看大青縣的戶口人丁遠不如臨縣,富庶程度也是各縣倒數,但大青縣對盛長楨的招待,在各縣之中卻是最為隆重的。

大青縣令馮滿帶著當地計程車紳富商,在縣城外三里處迎候盛長楨,盛長楨受寵若驚。

馮滿又客氣地在縣中最奢華的酒樓為盛長楨設宴,席間山珍海味如流水般一盤接著一盤地上,盛長楨自是滿意至極,一時間賓主盡歡。

宴後,馮滿又代表大青縣的父老鄉親,向盛長楨進獻了一條價值連城的玉帶,盛長楨笑吟吟地收了。

盛長楨對大青縣的熱情款待感激至極,興之所至,當場吟了一首詩詞,讚頌大青縣官民的魚水情深。

孫寶在一旁看著,忍不住抹起了眼淚,感嘆道,多久沒看到這麼感人的場景了啊!

吃吃喝喝、玩樂宴飲間,三天就過去了。

這天,盛長楨忽然心血來潮,對縣令馮滿道:“我成日在這縣城之中,實在有些憋悶。聽說大青山的鉛礦在整個北方也是有數的,我倒想去見識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