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汴京紙貴(第3/3頁)
章節報錯
他仔細斟酌,結合詩中的內容,推斷出這首詩應當是在此世一處名為北芪樓的地方所寫。
於是,他就自作主張,加了個《登北芪樓》的詩題。
原來如此。
盛長楨恍然大悟。
心中也有幾分感慨,如此倒是兩全其美。
明蘭見弟弟看著詩句沉吟不語,以為他是被詩中才情所震撼,又接著介紹道:
“說起這位寶山先生,那可是現如今汴京城裡頭第一號的大名人,他的兩首詩詞在大街小巷都傳遍了。
聽說寶山先生是位德厚才高的長者,快有九十歲了。官家也十分賞識他,還要賜寶山先生當大官呢!”
“只可惜,”明蘭說到這,有些傷感,“寶山先生志趣高潔,隱居不出,大家也都見不到他的真容。”
這傳言還真離譜啊。
盛長楨聽了,嘴角抽搐。
自己怎麼就快九十歲了?
我明明還是個翩翩俊俏美少年好吧。
還官家十分賞識?
恐怕官家連寶山先生是誰都不知道吧。
至於志趣高潔,隱世不出,這倒是不錯。
畢竟盛長楨並不想欺世盜名,把這些詩詞的作者頭銜攬在自己頭上。
只是真正的作者名字在這個世界難以解釋,就只能託以寶山先生之名。
這市井流言,還真是有鼻子有眼,真料裡頭摻假貨,讓人無從分辨。
明蘭拿過盛長楨手裡的紙,在桌上輕輕撫平,道:
“這幾張紙,可是我讓小桃跑了好幾家文房四寶店才買到的呢。”
原來寶山先生的詩詞一經發布,就受到許多詩詞大家的讚賞。
以曾文鼎為首的大家們,都稱讚寶山先生的詩詞是百年一遇,他們自嘆不如。
訊息一傳出,這兩首詩就遭哄搶。
文人騷客們紛紛點評賞析,揣摩學習寶山先生詩詞中的深意
就連許多勉強識字的普通百姓也以擁有寶山先生的詩詞為榮,把抄錄的詩詞收藏起來,當成傳家之寶。
一時之間,寶山先生的大名在汴京城紅得發紫。
這幾日,鬧得汴京城的紙價都上浮了三成,就這還是貨源緊缺,有錢都買不到。
盛明蘭明顯也是寶山先生的忠實擁躉,一聊起寶山先生就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盛長楨暗暗咋舌,我滴個乖乖,這寶山先生都成偶像明星了。
大周朝的崇文之風還真是濃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