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

老皇帝倚在御座上,半耷拉著眼皮,也不知道是睡是醒。

底下文武百官肅然而立,殿中只有內侍在扯著嗓子高喊。

“大事面奏,小事具本,無事退朝……”

此時本是該向老皇帝奏報政務的時候,但底下以韓章為首的文武百官並無人出班奏報。

老皇帝如今精力大衰,普通的政務都不再煩心了,由龍圖閣三位大學士代為處理。只有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韓章等人才會上呈老皇帝,請他聖裁。

因此,如今的朝會基本就是走個形式,百官皆無本奏。

朝會無事,大家都準備散朝回衙門辦公了。突然,左側文官佇列中,閃出一個人影來。

只見他躬身高呼道:“陛下,臣有本奏!”

內侍轉頭去看老皇帝的臉色,卻見他冥神靜氣,一幅昏昏欲睡的樣子,好像沒聽見殿下之人的高呼。

那啟奏之人清了清嗓子,底氣十足:

“臣監察御史陸忍賈,參盛家父子三人同朝,不合本朝親親迴避之禮制,懇請陛下聖裁。”

不合禮制?

這些御史還真是會找茬。

這是殿內眾臣聽了陸忍賈的奏報之後的第一反應。

但百官也無人出言置喙,因為這陸忍賈還真不是沒事找事,他的奏報依照的是本朝舊例:

凡父子兄弟同朝為官,大多是一個在京一個在外,即便同在京中,至少也不能同在一個部門為官。

盛紘父子三人如今同在汴京為官,盛長柏還和盛長楨同在翰林院任修撰一職。這對盛家來說自然是光耀門楣的大好事,但卻的的確確觸犯了本朝親親迴避的舊例。

但此事說是舊例,卻無成文之規。只要無人去提,朝堂諸公也不會去苛責。

盛紘為官數十年,向來是圓滑老成,長袖善舞,把方方面面的關係都處理得很好,在朝中也沒有什麼仇家,因此無人會因為這點小事去得罪了盛家。

如今,陸忍賈卻跳了出來,在大朝會這樣商議國家大事的場合,提出這麼一件在百官看來無關痛癢的小事。

大周朝的御史位低權高,如陸忍賈雖只是一個七品監察御史,卻有權直接向皇帝上章彈劾任何朝臣。

而且每位御史每年必須舉劾兩次,否則以怠職論處,輕則調遷,重則罷官免職。這樣一來御史們必須鑽山打洞地去找尋官員們的錯處。

“這才年初,這些御史就要衝業績了?”

不少官員腦海中浮現了這一想法。

盛家也是倒黴,被御史陸忍賈給盯上了,偏偏還真有那麼一條舊例可依,就看官家如何處置了。

御座上,老皇帝撐開眼皮,渾濁的雙眸掃向殿中的陸忍賈。

老皇帝御極數十年,早就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識人看事洞若觀火。

即使他如今已經老邁,思維逐漸遲鈍,但他還是從陸忍賈的奏報中嗅出了不同尋常的氣息。

如今老皇帝基本已經不理事,陸忍賈所參之事,本可直接呈報龍圖閣,由三位大學士商量處置。

可陸忍賈卻偏要把這麼件小事捅到老皇帝面前,在大朝會上公之於眾,其中意味,令老皇帝深思。

老皇帝瞄了一眼被陸忍賈彈劾的主角——盛家父子三人。

盛紘本來站在文官佇列中老神在在,驟聞陸忍賈的奏報,不由地心內惴惴,眉頭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