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後,部將才嚥了口唾沫,試探著問道:“太尉,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李道臨閉著眼睛考慮了一下,旋即又睜開眼睛:“把那些被俘虜計程車卒送到後方去,好生照料。”

“那周軍那邊呢?他們離邕州只有二十里了,我們應該怎麼應付?”

“周軍到底來了多少人?”

“這個……,不清楚……”

“廢物!”

見李道臨怫然大怒,部將趕緊低下頭解釋道:“一開始盛長楨確實只帶了八百人,但能把劉能趙斯手下的上千人馬盡數殲滅,應該是得了賓州城裡的支援,補充了兵力。

後來又有謝大拿領軍投靠,如今盛長楨手裡到底到底有多少人馬,實在是難以摸清楚,不過肯定不會超過五千人就是了。”

“五千人?”李道臨聞言不禁眉頭緊鎖。

他手下足有數萬可戰之兵,若是正面對敵,絕不會把這五千人放在眼裡,但眼下交趾軍的主要進攻方向還是邕州城,這在背後虎視眈眈的五千人就足以讓李道臨坐立不安了。

如芒在背啊!

而且,不止周軍在威脅著交趾軍的側後,廣源州蠻部的忠心也需要重新考量一番了。

謝大拿投靠周軍,還對交趾軍反戈一擊,這個現成的榜樣就在眼前,誰敢擔保其餘廣源州蠻部不會有樣學樣,也拿交趾軍的人頭做投名狀,去投靠周軍呢?

外有強敵,內有嫌隙,種種不利因素堆疊,這仗是打不下去了,至少這邕州城外肯定是不能再呆了。

望著眼前滿是斷壁殘垣的邕州城,李道臨忍不住長嘆一聲,有些無精打采道:“傳令下去,撤軍吧!”

部將聞言呆了呆,隨後不甘心地問道:“太尉,就這麼撤了?最多再過兩天,我們就能攻下邕州城!”

“兩天?”李道臨慘然笑道,“哪來的兩天?如今的態勢已經變了,再在邕州城下耗著,被周軍前後夾擊,我們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而且,周人的援軍已經自桂州出發,眼下多損傷一人,抵抗南下週軍主力的兵力就少上一分,還不如及早撤退,去後方休整,恢復一下這段時間圍城耗去計程車氣,再重整旗鼓,與周軍決戰!”

李道臨這番話說得在情在理,部將心悅誠服,俯首聽命。不過李道臨這話其實並不是說給他聽的,而是說給自己聽的。

數萬大軍被困在邕州城下兩個月不能前進一步,眼看即將破城,卻不得不灰溜溜地撤軍,要說不甘心,身為主將的李道臨才是最不甘心的那一個。

但李道臨畢竟是軍中宿將,終究是理智戰勝了衝動,毅然決然地做出了撤軍的決定。

不過李道臨心中的怒火併未因此平息,急需找個倒黴的物件發洩一番,邕州這塊硬骨頭已經證明了它的不好惹,李道臨就把主意打到了盛長楨身上。

“傳我命令,大軍先行撤退,我來殿後!”

暫時撤退的大方略不會變,但若是交趾軍撤退的時候,盛長楨膽敢不知死活地銜尾追擊,那李道臨就要讓盛長楨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見識一下,什麼叫做交趾名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