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來了!”

雷動的歡呼聲中,一面“彭”字大旗當先打起,新任平南大都督的名號就此亮出,隨後是盛長楨、包景年的大旗升起,一面面戰旗在船頭上展開,在江風中獵獵作響。

隨著各自的戰旗移動,平南軍三千精兵強將衣甲鮮明,從船艙中魚貫而出。三千身穿甲冑、手持刀槍的勁旅,就這樣佇列整齊地站在灕江邊的碼頭上。

小書亭

桂州百姓朝著這隻有區區三千人的隊伍歡呼雀躍,許多人面北而拜,向派遣援軍來拯救他們的天子遙呼萬歲。

自此邕州被圍,宋鍾在崑崙關全軍覆沒後,桂州城中便是一日三驚。儘管桂州坐擁數十萬軍民,卻生怕交趾軍什麼時候就殺到了城下。

這一個月來,即使有賊人當著桂州守軍得面劫掠城外民居,城中守軍也不敢出去救援,只是在城頭上遠遠觀望,任憑賊寇得意地滿載而歸。

膽氣已衰,便是有再多的軍隊民夫,也只是任人宰割的豬玀罷了。

如今,王師已至,桂州城,乃至整個廣西道的“膽”終於回來了。

號角聲再一次吹響,彭時、盛長楨和包景年跨上馬,從碼頭一直朝著城中走去,身後則是佇列嚴整、威風凜凜的三千銳卒。

這三千人都是從十幾萬人的京營中精挑細選而來,遠不是廣西道那些老爺兵可比的,自然震撼住了桂州城中的數十萬軍民。

尤其是其中原屬內殿直的八百人,每個人都是有北境或者西邊的作戰經歷,後來才因功升入內殿直。

這八百人,若不是陰差陽錯有過不好的歷史,絕對是大周最精銳的部隊之一!

用一場威武雄壯的閱兵儀式,來安定廣西道的軍心民心,這就是盛長楨建議彭時赴任廣西道後的第一策:

“顯兵威,安人心。”

事實證明,這一著效果非常好。

親眼看到這樣一支百戰強兵入駐桂州城,桂州軍民都興奮到了極點,這樣的狂熱情緒,將連日來籠罩在所有人頭上的戰爭陰霾衝得一乾二淨。

然而,狂熱只是一時的,要解決廣西道的問題,終究還得回到現實中來。

白虎節堂中,彭時囑咐旁邊的廣西道布政司龐譽:“援軍抵達的訊息肯定已經傳出去了,但這還不夠。布政司要儘量宣揚,說朝廷已經調集十萬大軍星夜來援,剛剛抵達的五千人只是前鋒。”

彭時一共帶來三千精銳,對外宣稱五千人已經很保守了,至於那十萬大軍,嚇不到交趾人,卻能震懾廣源州蠻部。

這就是盛長楨獻給彭時的第二策:“分敵眾,亂敵心。”

彭時又對龐譽道:“今天就要貼出佈告,膽敢附逆的蠻部,王師將連根剷除;先行投效王師的,朝廷將視功勞寬大處理,並不吝賞賜。”

龐譽心中歎服,彭時這是看準了交趾軍和廣源州蠻部面和心不和,又給他們之間打下了一顆離心離德的楔子。

一旦這張佈告貼出去,不管廣源州蠻部有沒有投效之心,都難免受到交趾太尉李道臨的疑心,而在交戰之時,這種疑心將會是致命的。

來桂州之前,盛長楨一共給彭時獻上了“平南三策”,如今前兩條計策已然奏效,而這第三條計策,卻要盛長楨自己來完成了。

“大都督,下官請領一千銳卒,先至賓州探明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