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海天(二合一)(第3/3頁)
章節報錯
但這一條航線上,盤踞著大量的倭寇,他們曾經被殷若虛率領殷家船隊打得抱頭鼠竄,彼此間結下了大仇。
如今殷若虛從頭再來,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實力,這群倭寇自然是躍躍欲試,想要一雪前恥,劫了殷若虛的船隊,順便發一筆橫財。
殷若虛早有所料,他在出海之前,就提出僱傭海門港的水師作為護衛,既有錢賺,又能練兵,包景年自無不允,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包景年在水戰上是個外行,更別說海戰了,他從盛長楨那裡瞭解過殷若虛的戰績,心中也知道殷若虛日後定非池中之物,於是就只派了一個副將從旁協助。
他還囑咐副將聽從殷若虛的號令,實際上,就是把護航水師的指揮權交給了殷若虛。
要是在大周境內,這樣的做法勢必招來無數非議,包景年和殷若虛肯定要吃不了兜著走。
但這裡是交趾,是海門,遠離大周本土,是處於軍管之下的特別地帶,包景年等於就是土皇帝,各種事情操作起來就方便了許多。
殷若虛也不是畏首畏尾之人,知道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保護船隊貿易成功,因此也沒有推辭,只是私下好好謝過了包景年。
為了勾引倭寇來襲,殷若虛將包景年撥給他的水師偽裝成了普通水手,神臂弩、霹靂炮等水戰利器全部藏在了氈布之下,完全是一副普通商船的樣子。
倭寇果然上當,在東海上集結了兩千餘名生倭,搖著數百小舢舨將殷若虛的船隊圍在中間。
殷若虛一聲令下,神臂弩齊發,霹靂炮亂轟,直接就把這群嗷嗷叫的生倭給打懵了,中箭落水者不知凡幾,整片海域猶如下餃子一般。
殷若虛又下令乘勝追擊,徹底殲滅了來襲的生倭,令盤踞在東南沿海的倭寇元氣大傷,暫時失去了再戰的能力和勇氣。
海戰得勝的同時,殷若虛這次往北航向的貿易,又是大獲成功,回來的時候,又和倭國當地的大名交易,換來了十幾船白銀,運抵海門後,再由陸路轉賣本土,賺了個盆滿缽滿。
第三趟,也就是現如今這一趟,經歷了前面兩次成功的航行,殷若虛已經在海門港的商人中樹立了威信,被許多後來的小商人視為偶像。
殷若虛藉著這股東風,出面聯合了海門港的幾十家大商會,大家一起出海,這樣也可以更好地保證航行途中的安全。
此行船上裝滿了從大周本土運來的絲綢、瓷器,還有各種巧奪天工的工藝品。幾百艘大船一齊揚帆,遮天蔽日,蔚為壯觀。
這次出航並沒有止步於南海,而是一直向前開拓,波斯灣、紅海和東非沿海,全都留下了來自海門港船隊的足跡。
船隊將帶出去的貨物全部賣完之後,又滿載著金銀、香料、象牙等貴重貨物返航。
海上天氣變幻莫測,再老道的水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
好在眾人做足了準備,群策群力下,總算是有驚無險,如今,海門港已經遙遙在望。
這也就意味著,這一次的航行,圓滿成功了。
在所有人都在興高采烈地慶祝,同時期待下一次賺錢的機會時,殷若虛卻仰頭眺望著北方。
這次海貿結束後,他暫時不會再出海了。
南下之前,殷若虛和盛長楨有過約定,在海門呆滿一年之後,就要和包景年一起重回汴京。
海門港再好,終究只是一隅之地,比起大周的那些巨港,海門港不過是個小弟弟,殷若虛此去,就是要向朝野上下證明,海貿的利益到底有多麼豐厚。
廢除海禁,利國利民。
而且,此去並不全然是為了公事。
殷若虛捏了捏懷中還留有餘香的信箋,眼神漸漸空濛,思緒不斷飄遠,越過崇山峻嶺,一直飄到汴京城中某處幽靜的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