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長楨到底有多少家底,這是一個很玄乎的問題。

盛長楨收入主要分為幾個部分。

首先是擔任兵部侍郎的俸祿,包括基本工資和職務工資。

基本工資是依照品級發放的,盛長楨階為正三品,每月可得五十兩銀子;

職務工資則是依照具體職務發放的,盛長楨身為兵部侍郎,每月可得一百二十兩銀子。

大周對待官員十分優厚,單單這些工資,就已經很高了,正常過日子綽綽有餘。

除此之外,每個月朝廷還會發下各種補貼,包括米、面、羊、馬匹、配飾、酒、茶、炭等生活日用品,摺合起來,到手的大約也有三十兩銀子。

還有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也都又朝廷買單,也就是說,包大他們這些家將,其實都是由朝廷替盛長楨養的,用不著盛長楨掏一分錢。

當然,除了工資之外,年終獎也是必不可少的!

就拿盛長楨自己來說吧,年終的時候,受賜羅一匹,綾四十匹,絹六十匹,帛一百匹。

這份年終獎之豐厚,堪比龍圖閣大學士,一則因為盛長楨是趙宗全親近之人,二則是盛長楨去年功勞太大,所以才會有此破格獎賞。

雜七雜八算起來,單單是官面上發下的各種薪酬,盛長楨一個月就能到手數百兩,要是按購買力折算成他前世的貨幣,那就是妥妥的月薪幾十萬吶!

更可惡的是,在大周,做了官就有了免稅的特權,盛長楨還一分錢的稅都不用交!

不過,這些工資養活盛長楨和張桂芬小夫妻確實是綽綽有餘,但要考慮到官場上的人情往來,還有拙園這幾百張嘴的大攤子。這樣一來,盛長楨那點工資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

當然,盛長楨的資產來源絕不會只有這些工資,他還有其他各種進項。

一是各種不動產,田地、山林、莊園、店面,在管事們的辛勤管理下,源源不斷地為盛長楨創造著收入。

二是來自菊香書坊大股東——明蘭,雖然盛長楨已經不參與菊香書坊的實際運營,但姐姐明蘭還是會時不時地貼補弟弟,一年下來,少說也有數千兩銀子。

三是來自交趾的收益,交趾是塊尚未開發的熱土,土地肥沃,各種自然資源豐富,盛長楨在那裡也是早有佈置。

比如製糖業,盛長楨離開交趾之前就搭起了架子,殷若虛南下後,這部分事業就全部由他接手了。

交趾盛產甘蔗,製糖業前景廣大,再加上連通了海貿,只要發展一段時間,必然是一項蓬勃發展的暴利產業。到時候,承人恩惠的殷若虛又豈會忘記盛長楨呢?

總而言之,盛長楨的家底很厚實,其中不動產佔了絕大部分,手中可用的活錢也有萬餘兩,而且可以預見,隨著各種產業的發展,盛長楨未來的收入只會越來越多。

其實若不是張桂芬突然問起,盛長楨還真對自己有多少錢這件事沒什麼概念。

畢竟他以前在盛家和父母同住,各種內宅的事務都用不著他操心,個人的財務方面基本就是隻進不出,手中零花也從來都是用不完的感覺。

“怎麼就有這麼多小錢錢了?我對錢其實不感興趣的啊!”

盛長楨把自己的家底盤算了一番,心中不禁感慨。

張桂芬也沒想到,自己居然嫁了個闊佬!

說好的清流世家呢?

原來清流的清,和清貧的清,不是同一個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