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樸孝敏(第1/3頁)
章節報錯
要說現在柯斯達克股市裡最有話題性的股票,非海力士半導體莫屬。經過一週的漲停,股價市值實現翻倍,甚至根據專家的說法,很有可能達到次貸危機之前的水平。
最高興的莫過於那些在次貸危機裡被套牢的投資者,盼星星盼月亮,等了兩年多,解套的機會終於來了。
一時股票評論區裡情緒普遍高漲,還有人吹噓要再持股兩年,等著股價再翻一倍。這樣的想法並非毫無根據的無腦吹,因為韓國第一大半導體制造企業三星電子的股價在年初就已經恢復到了次貸危機前的水平,目前還處在上漲趨勢中,預期未來兩年將會在現有基礎上再次翻倍。
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三星電子的上漲得益於手機制造業務,未來的增長預期也是根據智慧手機市場來預測的,半導體業務只是三星電子的一部分,跟海力士這個純半導體企業是兩回事。
但這沒關係,被套牢的那些人才不管這些,他們現在一心想著海力士股價繼續上漲,就能掙脫系在他們脖子上兩年的繩子了。
這樣又經過一個週末的發酵,韓國電視新聞和報紙上,到處都是類似「AG投資和老牌財閥SK集團的收購大戰一觸即發」這樣熱血的標題,內容也是極盡煽風點火之能,恨不得兩家打破頭來一場你死我活的仍錢大戰。
此時崔泰源看到這些新聞,心情如吃了屎一樣噁心,恨不得把電視砸爛,把那些不斷拱火的媒體記者剁了餵狗。
這一週裡,除了在股市裡購買,他還向眾多持有海力士股票的機構投資者求購。但無一例外都被拒絕了,大家都不傻,明擺著AG投資是在逼著SK高價收購股票,那麼當然是要等價格漲上來再賣。而且,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股票,大部分也是被次貸危機套牢的,都還想著藉此機會解套呢。
AG投資的手段並不高明,只是出其不意,有心算無心罷了。但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個大股東優先收購權,就逼得SK集團不得不按照人家設定的劇本演下去。
在到處收購海力士股票的同時,崔泰源也加緊與海力士的債權銀行談判,希望儘快達成收購意向,將海力士收入囊中,然後再利用海力士實控人的優勢反過來將攪局的AG投資打翻在地。
作為海力士最大股東的債權銀行,包括以外匯銀行為首的六家銀行,其中外匯銀行的持股份額超過三分之二,在這六家銀行成立的合資控股公司中擁有絕對控股權。
也正是外匯銀行堅持30億的債務由SK集團替海力士承擔,才導致收購談判沒有進展。在AG投資進場攪局後,SK集團鬆口答應可以承擔部分債務希望外匯銀行也能讓步。但外匯銀行卻半步不退,表示要和AG投資開始談判後,再做決定。
這讓崔泰源罵孃的心思都有,這擺明了是看到有了競爭者後覺得奇貨可居,沒準還指望兩家展開競爭然後再坐地起價。
面對這樣的困境,崔泰源卻沒什麼辦法影響外匯銀行的管理層。因為外匯銀行雖然全稱是韓國外匯銀行,卻是一家外商獨資銀行。
這還要追溯到98年的金融危機,韓國政府全面放開對外資的限制,大量外資進入韓國並控制了相當一部分企業。比如韓國外匯銀行就是在2003年,被美國孤星基金以2.2萬億韓元收購。
相比內資銀行,外資銀行受到韓國政府的監管更嚴格。所以除非有足夠利益,外資銀行一般都是嚴格按照規章行事,可不會跟財閥企業牽扯不清,也不會輕易答應某些條件然後做內幕交易。
在外界都在關注著海力士半導體的收購案時,姜均相卻在看著手機發呆。
少時正在日本進行第一次巡迴演唱會,同時還要發日語專輯、上節目宣傳,各種行程擠在一起。給泰妍打電話不
接,發訊息都是已讀不回的狀態,姜均相沒傻到自我安慰,認為這是因為泰妍太忙了。
即使有帕尼幫忙傳訊息,泰妍還是沒有任何回覆。
吵架、冷戰、再吵架,現在變成了單方面的無視。姜均相也不知道現在該怎麼辦,他20多年的生活經歷,練就了一身哄女孩子的本事,連徐賢那樣的小古板都能手到擒來,卻對一個金泰妍束手無策。
當一個人封閉自己拒絕溝通,就是耶穌基督也沒轍。
森林畫廊家裡到處都有屬於那個短身的氣息,客廳裡她重新佈局的傢俱擺設,陽臺上她經常使用的瑜伽墊,還有臥室裡她隨手放在床頭的發繩。一切都是那麼熟悉親切,讓姜均相強壓下去的思念再次翻湧上心頭。
再次拿起手機,這次他撥通了金英敏的電話。
「咦,你現在怎麼會給我打電話?」
金英敏接到姜均相的電話非常驚訝,現在全韓國人都知道姜均相正忙著跟SK集團掰手腕,他想不出姜均相現在找他有什麼事。
「少時什麼時候結束日本行程?」
「可能得7月下旬,怎麼了?」
「沒事,我掛了。」
姜均相大概心裡有數了,就想掛掉電話,金英敏卻趕緊攔下他說:
「哎哎——等等,你給允兒寫的《a
thous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