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SK集團正式跟海力士最大股東韓國外匯銀行為首的六家銀行接觸,海力士股價開始觸底反彈,市值也重新回到百億美元以上。

只是SK集團跟銀行方面的談判並不順利,無論是銀行持有的21.5%海力士股份的價格,還是今年將要到期的30億美金貸款,雙方的分歧都很大。尤其是那30億美金的貸款,SK方面表示絕不會接受。

韓國財閥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負債率過高,這源於朴正熙時代的經濟政策。為了刺激經濟,韓國政府和銀行沒有限制的給企業貸款,雖然短時間內催生了三星、現代、大宇這樣的大型企業,但也給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大宇破產留下了禍根。

199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大宇負債率達到驚人的527%,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難以置信的,這完全違背了正常的經濟執行原理。之後韓國政府雖然吸取教訓,調整了這種無腦撒錢的經濟政策,但是這些大企業已經習慣了舉債經營,普遍負債率過高,SK集團也不例外。

若是答應銀行方面的要求,替海力士揹負30億美金的貸款,那麼SK集團就需要在今年年底之前籌集資金還貸。

這對負債率已經超出正常水平範圍的SK集團來說,是絕不可能接受的,因為那會間接影響SK集團的運營。此時韓國還未走出次貸危機的影響,其他銀行也不會冒險再貸款30億美金給SK集團。

SK集團和韓國外匯銀行的分歧就這樣僵持在這裡,原本海力士已經反彈的股價也再次回落,保持在100億市值左右。

今天海力士半導體股價突然異動,很多人都在猜測SK集團和外匯銀行是不是達成了收購協議。因此,SK集團會長崔泰源整個下午都在打電話,內容自然是關於海力士半導體股價的異動。

「廢物!三個月前人家就已經盯上海力士了,刀子捅進肚子了你才發現人家,你不是廢物是什麼!給你發薪水只是讓你整天玩女人的!?」

打了不知道多少電話,終於搞清眼下狀況的崔泰源,此時想生吞活剝了眼前這個跪在地上不停道歉的海力士專案負責人。

暴怒已經不足以形容他此時的情緒,姜均相的AG投資現在做的事猶如一巴掌扇在他臉上。

因為姜均相去年拒絕接受SK的投資,還揭了自己家醜的事,所以崔泰源聯合進步派促成新電信法案透過國會投票,好好給那小子上了一課。

可沒想到還沒高興多久,對方的報復就來了。而且這報復正中他的要害,在SK集團收購海力士半導體的關鍵時刻,被對方***來一腳,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

收購海力士半導體,是崔泰源親自經手過問的重要專案,關乎到SK集團未來十年甚至的發展。雖然現在的SK集團在韓國石油化工、資訊通訊等行業處於領頭地位,但在新興行業卻遲遲不能得到突破。

去年崔泰源就注意到了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前景,所以就想投資甚至收購已經在韓國初步形成壟斷的Kakao,然後憑藉SK電信的優勢,將這家公司發展成真正壟斷即時通訊市場的移動網際網路平臺。

那個時候Kakao創始人姜均相還是SK集團旗下leon娛樂的藝人,他本以為可以輕鬆拿捏住那個小藝人,沒想到最後不僅沒有成功,還惹了一身騷,自己在外面養小三的事情被人爆了出來。

投資收購Kakao失敗,崔泰源便利用SK電信現有的資源優勢,嘗試自己推出即時通訊應用NATE

Talk。但即使有SK電信的行動網路套餐業務捆綁銷售,NATE

Talk也無法撼動逐漸穩固市場地位的Kakao

Talk,甚至連跟其展開競爭的話題都沒引起多少。

接連的失敗,讓崔泰源十分惱怒,他便聯合同樣跟姜均相有過節的進步黨派,透過了新電信法案,以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方式來限制Kakao的發展。

這本是崔泰源享受報復快感的傑作,沒想到那個卑賤的小藝人反擊來的這麼快。而且對方反擊的著力點,正是崔泰源發展新業務的關鍵目標。

既然認識到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前景,崔泰源就不會把目光只盯在軟體應用這樣的下游產業上,更具盈利能力的中上游產業才是他的主要目標。

首先是軟體應用的載體智慧手機。從iPhone問世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手機行業將會迎來革命性的改變,尤其是在手機制造業老大諾基亞面對iPhone的競爭居然日見頹勢,這讓各大廠商看到了這個行業新的洗牌機會。

只可惜,SK從未涉足手機制造,沒有技術積累,要想分一杯羹就得投入鉅額費用進行研發,而且還涉及到後續的品牌推廣、建立銷售渠道等等,需要的錢將是一個無底洞,而且還有打水漂的風險。因為韓國已經有了三星和LG這兩家手機制造的大企業,從零開始的SK幾乎看不到有任何勝算的希望。

再順著產業鏈往上,就是為智慧手機提供最核心元件的電子半導體制造行業。這個行業的技術門檻更高,投入也更大。

本來崔泰源對此是更不抱希望的,但是去年他收到訊息,海力士半導體持續虧損且虧損幅度擴大,其最大股東和實控人韓國外匯銀行等六家債權銀行,為了止損有意出售手中的21.

5%股份,這讓他看到了進入半導體制造行業的機會。篳趣閣

為了把握這個機會,崔泰源親自協調集團資源,對海力士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研,在董事會上強行決定收購這21.5%海力士的股份。為了這次收購,SK集團甚至不惜暫停一些現有專案來籌集資金。

若是收購失敗,這一年浪費的人力物力成本以及無形的時間成本將全部由崔泰源負責,那將會給他的威信造成嚴重打擊。要是問題更嚴重一些,他很有可能在董事會上遭受問責解職。

SK集團是上市企業,從法律上講是屬於全體股東而不是他崔泰源一個人的。即使他是持股18%的最大股東,若惹怒了全體股東,該滾蛋了還是得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