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緊張的Krystal(第1/3頁)
章節報錯
嚴基永說出自己將要辭職的話沒有什麼頹喪的表情,很是淡然,也沒等著姜均相或是孫石熙來安慰,而是接著說:
均相你今天來找我是為了明年MBC電視臺的電視劇放送檔期吧?
喝了口桌上的咖啡,嚴基永就說起了正事。
內,確實是為這件事而來。現在我們JSL公司接手了原來韓金投資的業務,並且會自己製作一些作品,所以希望能和電視臺這邊繼續合作。
原來的韓金投資我是知道的,他們投資的電視劇作品一般都能保證收益。如果JSL還是按照原來的模式,繼續合作肯定是沒問題的。
除了繼續原來的合作模式,不知道我們JSL自己獨立製作的作品能否在MBC放送?
獨立製作?目前韓國的公共電視臺很少有此類的電視劇作品吧,這涉及到了版權問題,也許電視臺播放國外作品的時候會採用這種方式。目前韓國的電視劇一般都是電視臺選定作品,委託製作公司製作,最終的作品版權還是歸電視臺所有……
嚴基永皺眉沉思,這種製播分離模式在外國很常見,電視臺一般都是以購買作品播放。但是在韓國,電視臺是製播高度一體的,為的就是壟斷電視劇市場。
嚴叔叔說的確實如此,但是據我所知,《藍色生死戀》《大長今》之後,整個亞洲的韓劇熱逐漸降溫,韓劇出口額逐年下滑,三大電視臺死死的抓住版權也賺不到多少錢。就MBC來說,電視劇部門近幾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資金投入也在減少,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迴圈,資金投入少,好作品就少,虧損狀態也會越來越嚴重。哦,前年有過一部大製作《太王四神記》,平均收視率30%勉強說得過去。不過我聽說450億的投資,即使加上海外版權銷售,MBC還是虧了一半。
姜均相既然敢跟電視臺提出製播分離的合作方式,他自然是有備而來。
綜合這幾年的資料和打探來的資訊,他才決定,說服電視臺嘗試用新的合作方式。
而且投資製作電視劇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姜均相的眼光已經不再侷限於影視行業。
結合他所瞭解的資訊,隨著網速越來越快,移動網際網路也逐漸成熟,在網路上觀看電視劇的人會越來越多。
掌握版權,也許現在還賺不到多少錢,可是等到他預想的那個時機到來時,版權就意味著源源不斷的收入。
而電視臺網站上確實也有付費觀看的電視劇,但是有多少人會去電視臺網站看劇?就像極少有人會去政府網站看新聞,而是去專門的新聞網站看新聞一樣的道理。
網際網路不是建一個網站那麼簡單的,網際網路是完全顛覆傳統的行業,用傳統的思維方式根本做不了網際網路。
你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這種打破陳規的事情不是我自己能決定的……你稍等,我把電視劇部門柳河錫部長叫來,我們聽聽他的意見。
說完,嚴基永返回辦公桌,打了一個電話。沒鍾,柳河錫部長就到了。
上次JSL成立的晚宴,這個MBC的電視劇部門部長就跟姜均相認識了,所以兩人也沒多做寒暄,直接就進入了正題。
均相,正如社長所說,你的提議是完全打破常規的做法,還需要取得理事會的同意。如果就我本人來說,我是很願意採用這種合作方式的。但是像國外那樣,電視臺購買版權放送的方式,我覺得很難讓理事會認可。韓國的電視劇是邊拍邊播的,只看前幾集劇本我們不能完全判斷作品的質量。如果播放後收視率不佳,那樣會很難處理的。
柳部長說的有道理,在韓國那種方式確實行不通,
那您有別的更好的方式嗎?
我想到兩種合作方式,一種是你們購買電視臺的放送時段,收視風險由你們自己承擔。另一種是電視臺給你放送時段,但是要像院線那樣參與收入分成,而且播放後如果收視率達不到預期,我們可以要求你改劇本或是隨時終止放送!
柳河錫想都沒想就提出了兩種合作方案,看來他大概也研究過這個問題。
不過姜均相想想也就明白了,近幾年持續虧損,如果電視臺內部沒有討論過這些問題那就怪了。
不過柳河錫提出的合作方式,還是製作方承擔大部分風險,甚至第一種方式只賣放送時段電視臺就能穩穩把收益拿到手旱澇保收,風險完全是製作方承擔。
姜均相細細一想,第二種方式看似電視臺分擔部分風險,但是如果因為收視率不佳導致停播,電視臺固然會有損失但是不會很大,他們還可以播放其他內容。
但是製作方就損失慘重了,前期籌備劇組的資金就完全的打了水漂。
柳部長說的兩種方案,我還是傾向於第一種的。
第一種?嗯,對製作方來說,第一種確實是最合適的。
柳河錫聽到姜均相的選擇,點點頭,也沒有太多意外,這裡面的道道他早就研究清楚了。
不過第一種方式需要我們製作方完全承擔風險,電視臺這邊的放送時段的價格是不是得適當降低?
姜均相既然選擇了對電視臺來說最有利的合作方式,當然也要提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條件,適當壓壓價格也不算過分。
呵呵,那是自然,具體價格我們雙方可以再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