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回到韓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得票率超過15%,會按照候選人實際的花銷或者預算上限給予全額報銷。
實際情況是即使是委員會全額報銷,候選人的競選資金也遠遠不夠,然後各政黨就會透過貸款或者成立募集基金的方式來籌款。
但是貸款或者成立募集資金所得資金還是不夠。因為貸款要有抵押物所以所得金額有限,而募集基金需要向公眾和企業募捐,公眾捐款可以忽略不計,除了鐵桿支持者沒人會傻到給他們捐款。
而企業捐款或者個人捐款都是是有上限的,如果捐款超出上限就會觸犯法律。
但是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就是一場金錢的遊戲,錢多就意味著有更多錢宣傳,也會影響更多人把選票給自己。
所以每個政治勢力都會透過一些類似洗錢的方式從企業或個人那裡得到合法資金。
比如某個政治勢力的資金事先投資某隻股票,然後某個人或企業的資金後續進場抬高股價,約定股票達到某個價格後,前者就可以拋售離場,讓後者接盤,這樣就可以合法的讓前者得到財產增值。
可是這種方法有很多弊端。一是可能被證監會盯上,二就是這樣的方式風險太大成本太高,因為這樣的方式如果被有心人看出來,也趁機也加入拋售,會間接導致後續進場的資金撐盤壓力而加大成本。
所以政治勢力會透過一些更隱秘的方式洗錢,比如影視投資就是最近這些年韓國的政治勢力選擇的一種方式。
97年金融風暴後,金大中政府把娛樂文化行業作為韓國的一項扶持產業發展,提出“文化立國”的戰略。大量資本就不斷的進入,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和繁榮。
基於此戰略,韓國先後頒佈《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等多項文化產業相關法規,以及成立“文化產業振興院”等多個文化產業相關機構。“文化立國”戰略重點不僅僅是發展熟知的影視、音樂產業,還包括遊戲、電競、旅遊等領域。
先是影視劇、後來是音樂,還有最近興起的綜藝、遊戲等,最先形成所謂的韓流文化,逐漸走出韓國出口到東亞各國。
韓流出口這不僅賺取了大量的外匯,還將韓流文化輸出到其他國家,吸引外國人到韓國的旅遊、購物,逐漸成為韓國一項有著完整產業鏈的支柱產業。
據統計光在首爾就有25%的人從事於娛樂文化以及相關產業,可想而知這個行業市場有多大。而市場的繁榮就意味著有更多資金進場,再加上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就造成監管難度加大,很容易讓背後的資本鑽空子。
這個行業除了粉絲購買實體影像、專輯還有偶像周邊等產品消費,更大的收入來源於企業商家的廣告投入。
就比如影視劇,正常來說,企業商家會在事先看好某個影視劇集,然後花錢在播放期間投放廣告。如果影視劇收看人數多,就意味著有更多人瞭解到企業商家的產品,然後就會吸引他們購買。
但是影視劇集的好壞在播放之前很難判定,如果企業或個人抱著其他目的來投資,就造成了法律難以鑑定監管的漏洞。
某政治勢力投資某部電視劇,然後告知某個企業或個人在這部電視劇播放期間投放廣告以賺取廣告收入,不管電視劇是否成功,政治資金都能在前期的廣告收入上賺取利潤。如果電視劇收視率很高,相應的廣告收入也會提高,獲取的利潤也會越多。
這樣的方式資金回籠雖然慢一些,但是十分隱秘和安全,風險極低,法律根本管不了,便很快的被各政治勢力作為首選的洗錢方式。
比如最近SM就投資了一部叫《向大地頭球》的電視劇,是允兒在電話裡跟姜均相說的。SM本想讓允兒飾演女主角,但是當允兒把劇情大概跟姜均相敘述了一遍後,姜均相差點笑死。
他一個外行都能看出劇情的老套乏味,SM要投資這樣的電視劇肯定是別有目的。所以姜均相勸允兒不要接,然後他找金英敏幫允兒辭演了。
允兒剛因為一部《辛德瑞拉先生》被觀眾詬病演技,如果再接演這樣一部劇本爛的不能再爛的電視劇,那她的演員生涯就毀了。
金英敏倒是沒說什麼,SM有大把想當演員的藝人。
……
姜均相聽到樸承允說到那個私募基金是政治資金,再聯想到他們投資了那部很爛的《辛德瑞拉先生》,便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貓膩。
“背景很複雜,進步派和保守派的資金都有,但是分開管理的。”
開車的樸承允言簡意賅,只是說了調查到的情況,沒有進一步的分析,他知道這位行動組長擅長於分析情報,而且不喜歡別人影響他的思路。
“兩派的資金都有?這樣的人要麼是背景強大到可以無視兩派,要麼就是純粹的白手套,被當成尿壺用、隨時推出來當替死鬼的人。”
“我們跟蹤監聽了他一個多月,沒發現他跟什麼大人物有往來。”
“呵呵,那就是後者嘍……不過要收拾他也很麻煩呢,得提前拿出讓兩派滿意的籌碼呢。”
姜均相自言自語的說著,樸承允也只是專心開車,目的地是允兒拍攝《辛德瑞拉先生》的劇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