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變革管理
章節報錯
地中海早晨的陽光,越來越燦爛。會議室裡,投影幕布上三個圓錐圖的藍色、綠色、紫色非常鮮豔。CEO站在投影幕布前,舉著胳膊,把一隻手伸向圖畫裡的三個圓錐體,正激情四射地致開幕詞。
抑揚頓挫的聲音在會議室裡迴盪著。天花板上不規則四邊形的燈帶發出柔和的白光,照著下面分成兩排的六張方桌。每個方桌邊都坐著四個學員,這些桌子後面的一排椅子上,坐著參與當天多卡執行官課程的講師們和公司高管們。
聽CEO的演講,方自歸也逐漸裝出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以保證與其他同事的表情是協調一致的。隨著PPT播放到本次培訓的意義和使命那一頁,CEO又一次說出了那句口號,短促有力的聲音在面積並不太大的房間裡顯得非常清楚,非常準確。
“OneVoice,OneDokar!”
【譯:一個聲音,一個多卡!】
會議室裡一片熱烈的掌聲。
方自歸也隨大流鼓著掌,但方自歸其實對來歐洲參加這樣的培訓,毫無興趣。
成為總經理後,方自歸差不多每季度飛一次歐洲,參加多卡門業的生產運營管理會議。這種運營會議大多討論發生在歐洲的事情,因為集團百分之八十的業務來自歐洲,方自歸參加這種會議,既沒有多少收穫也沒有多少貢獻,卻不好意思不來參加。而且為了這一兩天的會,方自歸要在路上奔波三四天時間,因為會議通常在集團內的那些位於各國小鎮上的工廠裡舉行,方自歸通常要飛到法蘭克福或巴黎後再轉機,然後再坐車,時差剛剛調過來,馬上又要回國調時差,搞得方自歸對出國開會,深惡痛絕。
而這個多卡執行官課程,整個培訓歷時一年,每三個月全體學員集中上一次課,一次課五天,上課地點分別在巴塞羅那、舊金山、北京、阿姆斯特丹、斯德哥爾摩。這就意味著,方自歸在這一年當中,每一兩個月就要倒兩回時差,做兩次痛苦的洲際飛行,方自歸就打心眼裡不想參加這個培訓。特別是方自歸正在歐亞管理學院上MBA,方自歸以為,這個多卡執行官課程無非是個壓縮版的MBA,想來是沒什麼用處的。
然而方自歸卻不得不參加這個培訓。
半年前,多卡集團換了CEO,新CEO新官上任三把火中一把火,就是“DokarExecutiveProgram”,多卡執行官課程。新CEO計劃透過這個program,用三年時間,對集團內有潛力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一次培訓,對管理層統一洗腦,以實現董事長,也就是瑞典排名前五的某富豪所要求的KPI。所以這個program,是新CEO搞的黃埔軍校,在第一期二十四個學員中,亞太區僅分到三個名額,老卑把參加黃埔一期的一個名額給了方自歸,對方自歸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榮譽,方自歸怎能拒絕?
為了黃埔一期的成長,CEO頗為用心。GE一位VP退休後開了家培訓諮詢公司,收費很高,因為這時的傑克.韋爾奇和他的GE,是全球企業界的明星,這VP是傑克.韋爾奇的直接下級,自然也蹭到了熱度。多卡集團的新CEO,就請了這位退休發揮餘熱卻大熱的美國人,來操刀主持他的“DokarExecutiveProgram”。
CEO為了打造他的黃埔軍校,不但捨得出錢,而且捨得出力。黃埔一期培訓的第一天,CEO蒞臨指導,與學員們混了整整一天,說明了CEO對黃埔一期的重視。畢竟黃埔一期是蔣校長用來打天下的主力,怎能不讓他們盡情接受蔣校長的鼓舞和鞭策呢?而CEO的口才,看來比蔣校長還要好,他上任後在媒體上做了幾次演講和訪談,多卡集團的業績還沒漲,但股價居然漲了。不過CEO心裡明白,靠口才支撐的股價,最多隻能維持一兩年,最後還是要看KPI,這就需要黃埔一期二期三期的學員們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巴塞羅那集中課的主題是“變革管理”,用俗語表達,就是“新官上任後如何燒三把成果斐然喜大普奔的火”。這當然是一個重要課題,傑羅姆在中國新官上任後燒的火,就差點兒把自家房頂給燒穿。
二十四位學員大部分是歐洲人,也有幾位美國、加拿大的,所以課堂上就全是用英語交流了。課上小組討論和小組作業特別多,小組間有些PK的味道,讓方自歸頗有些不適應。
小組討論時每個人都要貢獻觀點,討論中你也要認真聽別人的貢獻。別人貢獻觀點時,你還要互動提問。小組討論完了,還要在大班上演講,整個過程就絕對開不得小差了。當年在中國大學上課,只要你不打呼嚕,在課上睡覺也沒人管你,在這個program上是萬萬不行的。所以上課的強度很大,而且時間很長,晚飯後往往也有活動。比如第一晚,GE的那個前VP就請了巴薩羅那某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請她給大家聊聊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和耶克斯多德森動機曲線,第二晚,又請兩個巴薩羅那企業界的成功人士,給大家分享企業併購後成功整合的案例……五天日程排得滿滿當當,方自歸才漸漸明白,公司把高層經理們召到巴薩羅那這個風景怡人的小山頂上,不是讓大家來看大海、吃海鮮、度假,而是讓大家來學習多卡版摩西十誡的,這小山頂就是CEO的西奈山,必須打起精神認真對待。
另一個讓方自歸不適應的地方,就是每天正式上課前,每個學員都要花幾分鐘發表一個reflection,可以是任何想法和感想,但要和前一天的學習內容相關。每天在大庭廣眾下做個人小結,讓方自歸產生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畢竟英語不是母語,方自歸的reflection,不像歐美同事的reflection那麼聲情並茂,發人深省,所以每天都做reflection,方自歸覺得是個負擔。【譯:反映,思考】
好在有一個與中國式教育不同的變化,方自歸倒適應得快,就是每天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都沒有標準答案。
六個小組每次把各自小組的討論結果彙報完,老師都會做點評,但老師並不說誰對誰錯,誰高誰低,只說誰的這個觀點好,誰的那個觀點好,然後方自歸就一直等著老師給個最終答案,誰知老師說著說著……說下課了,方自歸不禁悵然若失,手足無措,舉目四顧,惴惴不安。幾天後,方自歸才恍然大悟,雖然CEO的口號是“OneVoice,OneDokar”,但在討論具體案例時,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應該也是國內填鴨式教學與國外啟發式教學的區別了。方自歸想想,這種教育方式不就是鼓勵創新嗎?雖然牛頓第一定律在商業領域也起些作用,但物理問題與商業問題畢竟有本質不同,物理問題有標準答案,商業問題是不必有標準答案的,狗子不就因為商業賄賂案,曾經語重心長地對自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方自歸有個習慣,不管是出差還是休假,只要出差不是一直在飛機裡,休假不是在除夕夜,方自歸每晚都會開啟膝上型電腦瞄一眼,看看有沒有要緊急處理的郵件。如果有緊急郵件,方自歸的回覆一般不過夜,這習慣也是跟老卑學的。可是因為“變革管理”這個模組的學習,搞得方自歸人困馬乏,方自歸就沒有每天查一下郵件。
培訓的第五天晚上,參加完集體活動,方自歸心情放鬆下來,回到自己房間,便進入自己的電子郵箱看看。於是,電腦螢幕上,就顯示一封封的郵件收了進來。突然,一個黑體紅字的標題映入方自歸眼簾——URGENT!海關扣貨!
這是一封物料經理昨天發來的郵件,方自歸把這封長長的郵件讀完,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