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苦(第1/2頁)
章節報錯
陽門縣城內,人聲鼎沸,今天是每半月一次的集市,附近的百姓爭相恐後湧入城內,不僅僅只是為了藉此機會改善自己的生活,更是為了活躍一下自己陰鬱沉迷的心情。
自前朝末期開始,人們就飽受戰爭之苦,原以為朝代更迭之後,就不再有戰爭。誰知道本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好戰,自本朝開國元年起,朝廷便連年征戰,內戰、外戰、大戰、小戰,戰爭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除此之外,因為戰爭而帶來的逃兵、被迫落草的匪寇、還有各自為戰的土軍、夷軍等等,都讓本已飽受戰亂的百姓苦上加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拿出自己最大的熱情來參加這場集市,麻木也好、逃避也好,至少在這一刻,這裡的人們是高興的。
人群中,一個扎著羊角辮,穿著樸素卻乾淨的女孩兒跟在一位濃妝豔抹卻滿臉皺紋的老婦人身後,不停地在大大小小的攤販中穿梭。
老婦人走得很快,手裡挎著一個布袋子,布袋子裝的東西不多,卻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里面裝著不少的銀兩。攤販們自然是最歡迎這種人的,看見老婦人手裡的袋子後,他們便紛紛圍上來,拉著老婦人問這問那。
女孩兒呢,則一手提著一個竹籃,竹籃裡已經放了一點東西,看上去很沉,女孩兒有些吃力。
黃才月不是第一次跟媽媽出來買東西了,這幾天她幾乎每兩天都要來縣城一次,每次出來,都是幫院裡的姐姐們採買她們需要的東西。
但是今天不一樣,今天不止是媽媽出來了,好幾個護院也跟著來了縣城,媽媽說,每月兩次的集市是院裡買糧食的時間,所以今天要買的東西很多。
這幾天,黃才月過得不是很難過,恰恰相反,比起之前跟著大哥,現在的生活甚至算得上非常好了。
經過幾天的瞭解,黃才月也大概摸清了院裡的情況。
首先是這位“媽媽”,院裡的人沒人知道她叫什麼,女人們都叫他“媽媽”,男人們管她叫“花嫂”,而這裡的老闆則管她叫“花姐”。
花嫂是一個很刻薄的人,她在院裡也很有地位,甚至對老闆也可以大呼小叫。
除了花嫂之外,院裡最有權威的人便是老闆了。老闆被稱作“黎伯”,為人謹慎,精於算計,長著一雙眯縫眼,聲音尖細,笑起來很陰險。但是這個人似乎很講義氣,而且善於交際,不僅是院子裡的人,甚至是縣衙的官差都願意賣他面子。
聽院裡的姐姐們說,花嫂以前的男人就是幹這行的,當時她男人是老闆,而花姐是老鴇。後來她們的館子被一幫軍痞給砸了,老闆也被打死了,然後這位“黎伯”接手了館子。據說黎伯和花嫂的男人關係很好,花嫂男人死的時候,黎伯答應照顧花姐,之後因為戰亂,娼館幾次喬遷,黎伯始終都帶著花嫂。
除了這兩位,院裡其他人分為兩撥,一撥是女人,都是娼妓,另一撥則是男人,都是護院。
女人們之中,有生活所迫自願幹這一行的,也有像黃才月這樣被強拐而來的,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窮苦人,沒有技藝傍身,所以沒藝可賣,只能賣身。
男人們則都是黎伯找來的一些流浪漢,這些人只要黎伯給口飯吃,就什麼都願意幹,他們對黎伯比狗對主人都要忠誠。
瞭解到這些人的底細之後,黃才月也在最短的時間摸索出了一些應付他們的方法。
比如“媽媽”,只要認真幹活,在她面前表現得低人一等,一般情況下她都不會找自己的麻煩。
至於黎伯,他住在縣城,平時很少來這裡,所以黃才月不用特意去應付他。
還有護院,是最簡單的了,他們是拿錢做事,只要不惹到他們,他們也就不會故意找茬。
而這其中,黃才月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應付那些“姐姐”。因為這些姐姐不僅能給她提供很多資訊,還能時不時給她一點好處,比如吃飯時悄悄給她塞塊肉,或者洗衣服時幫忙洗一兩件等等。
所以平時給姐姐們採買用品的時候,黃才月格外用心。
不過,黃才月應付得最多的,仍舊是“媽媽”,她管著黃才月的衣食住行,而且黃才月不是每一次都能讓“媽媽”順心如意,所以這些天她多少還是吃了一些苦頭。
像是今天,本來護院是趕著一輛騾車來的,但是“媽媽”非要讓她提上兩個竹籃,嘴裡說是分開採買、節省時間,實則黃才月知道,是為了懲罰她昨天洗破了兩件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