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南方小縣城,不是貧困縣卻勝似貧困縣,連點像樣的產業都沒有。

但這個年年在貧困縣邊緣徘徊的小地方,曾經也是個妥妥的百強縣!

往前十幾年,蒲縣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響噹噹的,那時候蒲縣種植的葡柑遠銷全國,香濃勝酒的葡柑比什麼進口水果都吃香,一時間葡柑經濟迅速崛起,一個葡柑直接養富一個縣!

可惜葡柑經濟沒能一直輝煌下去,千禧年代開始葡柑突然大面積染病,產量狂跌,研究無果,縣裡只能放棄了這個大招牌。自此蒲縣柑橘大縣的名號就沒落了,不過蒲縣人介紹起自家家鄉,總還是不忘帶上一句“以前盛產葡柑那地啊!”

沒了招牌產業,蒲縣經濟大幅下滑,成了市裡典型的“窮縣”。不過窮了十幾年的蒲縣,最近終於要有大動作了!

二十年前葡柑經濟正盛時,蒲縣政府撥款搞了個柑橘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發葡柑優質植株,隨著葡柑沒落,實驗室也名存實亡了,最近這幾年都是僱一兩個回家發展的大學生守著,大家也知道沒前途不願久呆,每一兩年總會換一批人。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破落的連經費都沒著落的實驗室,今年竟然迎來了一尊大佛——25歲A大博士畢業,碩博期間連發16篇SCI的宋之庭!

宋之庭是A市學術圈響噹噹的人物,不知怎的居然願意到蒲縣來?

大神屈居小廟的劇情果然抓眼球,訊息一出,連不懂生物為何物的街邊大媽都能跟你叨叨兩句,“蒲縣要發達了啊,科研大佬宋之庭知道吧,國寶級人才啊!來蒲縣了!說是搞啥生物研究!”

街頭巷尾的討論最容易滋生謠言,宋之庭還沒上崗,縣裡就已經開始流傳出各種UC新聞了:有說宋之庭是被排擠才分到這裡來的,也有說這是“先下鄉後升官”的經典操作的,眾說紛紜。

蘇澄雖然不從事實驗室工作,但好歹是S大生物專業畢業,一早就看到班級群在討論宋之庭的事,據說了拒絕了各個高校名企的offe

到蒲縣來的,莫不是腦子瓦克了?

但蘇澄也就看個熱鬧,自己畢竟也不做這一行,真正讓她感覺到這個新聞的影響力巨大,是在家族群裡看到大家討論的瞬間…

你能想象家族群在討論“《scie

ce》一作”、“21世紀是生物技術的世紀”這種話題嗎?

全程在家族群隱身看戲的蘇澄如果知道此刻在群裡積極討論的父母有把她塞進實驗室的想法,一定會冒著被打的風險解散家族群…

蘇澄父母早早聽到風聲,憑著生意人的直覺,早早關注到重點——縣裡花大功夫請了個大神回來,實驗室這波肯定是有大動作!兩人想到自己那個2000年在深城買了套老破小後35歲瀟灑退休的親戚,頓時激動起來,現在的實驗室不正是潛力股?!想到自家女兒是生物專業,又正趕上辭職在家休息,兩人一合計就悄悄幫蘇澄遞了簡歷!還拖了政府工作的親戚幫忙舉薦。

於是一心只想賺快錢、一畢業就拋棄生物轉投傳媒的蘇澄,兜兜轉轉又回到了生物實驗室…

宋之庭最近收到很多問候,要麼是八卦他為什麼去蒲縣實驗室的,要麼是勸他別去的。

熟悉的老師和師兄姐這兩天瘋狂給他介紹去處,就怕他一時“想不開”,真去了蒲縣的小實驗室。宋之庭謝絕了一眾好意,拿到畢業證第二天就到蒲縣實驗室上崗了。

宋之庭其實是土生土長的蒲縣人,因著他爸的關係,跟蒲縣的實驗室也是早有因緣。

實驗室沒落之前都是他爸管著,在宋之庭的記憶裡,自從葡柑染病開始,他爸呆在實驗室的時間比在家都長,幾年如一日地做著一件事——研究葡柑優質植株。可惜最後也沒研究出來,臨終前還跟宋之庭絮叨著,說自己運氣不好,臨到死了都還有未完事。

宋之庭這一次回蒲縣,少不了宋父的影響。

實驗室要重整,第一件事就是招人,宋之庭招聘廣告還沒發出去,縣裡的領導張主任帶著蘇澄的簡歷就上門了。

張主任也很直來直往,直接坦白了蘇澄的真實履歷——再低一點就不能畢業的績點、專業課掛科記錄、畢業後沒從事過本專業工作…說白了,他的介紹核心就一句話——這人是學渣,你看能不能勉強要要?

“吶,小宋啊,我就實話實說了嘛,這小女生履歷是不咋地,但好歹專業對口嘛,而且溝通能力槓槓的!你在這小縣城要招人也不容易啊,要不先試試?不行到時候再拒絕嘛!”

推人這事張主任其實有點虛,大家都在傳是縣裡給力請了個大人物回來,其實內部的人都知道,宋之庭是自己送上門來的,要真讓縣裡請,那肯定請不到這個咖位的!他就怕自己這一塞人直接把宋之庭氣走了,所以乾脆把蘇澄的真實情況亮出來,不要也行!反正自己也算完成親戚囑咐的任務,幫忙說話了!

宋之庭翻著蘇澄的簡歷,看到績點2.5的時候實打實地愣住了。套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績點2.5算什麼水平?——沒學讀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