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澄瞪了段繼堯一眼,將自己的打算娓娓道出,“我的意思是,我們要接,但是也儘可能地爭取更多的權益,我們先討論一下要跟節目組爭取什麼”

“最好能在展示葡柑的同時介紹一下蒲縣,我們能趁機把蒲縣的知名度打出去是最好的”

“還有,葡柑衍生的那些工廠,現在葡柑賣得好,但是罐頭、果乾這些副產品的知名度差得多了”

“要不要重點植入一下雜交株啊,馬上就要上市了”

“……”

蘇澄說完,團隊的人你來我往地說著,提出了不少訴求。

但考慮到c站節目組給的機會對現在的蒲縣來說十分珍貴,大家也不敢獅子大開口,最後一致決定,就提“蒲縣推廣”和“新品推廣”兩個要求。

蒲縣推廣和“高山葡柑”的推廣本質上和c站的節目內容並不排斥,尤其是“高山葡柑”的推廣,更能展示葡柑的發展之盛,c站節目組很快就給了答覆,通知在節目裡對這兩點適當露出。

蘇澄一直到c站節目組到蒲縣拍攝,才放下心,才終於相信:c站是真的看上他們了……

節目播出前需要保密,蘇澄和段繼堯忍得十分辛苦,但又不能說,於是兩人琢磨了個釋放的小伎倆,每次農活vlog最後都要對著鏡頭情深意切地吶喊一句:

小破站牛逼!!!!!

粉絲對此一臉懵逼,但也猜到了蘇澄和段繼堯可能接下來和c站有合作,每天在評論區發問,但蘇澄和段繼堯就是不回答,其實哪是不回答,純粹是簽了合同不能提前回答……

而《尋味之旅》的最後一期,就在大家的猜測中正式播出。

作為《尋味之旅》的收官,葡柑篇和此前的12篇章都不同。

《尋味之旅》的前12篇都遵循一個套路:偶遇味道——尋找味道——發現味道的故事——期盼味道的發展。

播了12期,質量再好,同一個套路也會看膩,作為臨時增加的收官篇,大家對葡柑篇似乎有著更高的期待。

好在,c站官方的節目組沒有讓蒲縣失望,也沒有讓全網粉絲失望。

葡柑篇不再遵循舊套路,而是徹底打亂了之前討論的敘述方式。

葡柑篇的開篇,用了一種質疑的態度對葡柑進行展示,將葡柑如今的名氣於網紅果品相比較,懷疑葡柑是不是隻是名不副實的網紅產品。畢竟從前年開始,葡柑開始推廣,從品牌形象到宣傳片,再到直播帶貨和c站滲透引流,投入力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怎麼看都有點網紅產品出世的味道。

於是節目組帶著對葡柑的質疑深入蒲縣探討,以此帶出葡柑的“真身份”,種植專家和品鑑專家齊聚葡柑,一行人對著葡柑的檢視幾乎是極端挑剔的程度,從植株的健康程度,到果實的賣相、儲存、口味、香氣…專家團隊輪番上場,前12期都沒有的陣勢,在這一期全上了,似乎要是挑出點什麼毛病來,節目組就贏了。

但就是這麼苛刻的連環檢視,居然也沒有任何發現,不管是賣相、儲存、口味、香氣…專家團隊提出的任何指標,不管大小,蒲縣出產的葡柑全部達標。

節目組也借專家團隊對葡柑下了個定義:網紅水果?算是,畢竟葡柑現在也火得很;但嚴格點,準確點說,葡柑那簡直是網紅水果的鼻祖。

到此,葡柑的魅力已經盡數展現,節目才循著常規套路,開始展示葡柑背後層層疊疊的舊歷史,深入拍攝葡柑的種植區,勘察縣裡記載的葡柑歷史,由此帶出葡柑沒落的“舊身份”,全面展示葡柑的前世今生。

從質疑味道,到為葡柑正名,到追溯葡柑的過去,再到大資料展示葡柑現在的成就,收官篇不再循著舊套路走,節目組倒像是化身偵探,帶著大眾探尋如今盛名之下的葡柑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以此篇作為其他試圖重新崛起的老味道的榜樣。

葡柑的收官篇一經播出,討論度瞬間扶搖直上,因著蘇澄團隊要求,c站官方節目組在節目中強調了蒲縣的環境條件,明確了葡柑只能在葡柑出產,往北往南一個地,都達不到最佳風味,因此節目播出後,大家對葡柑的熱度轉化為購買衝動後,都湧向了蒲縣的官方店鋪。

從節目預告到節目播出後一週,短短十天時間,葡柑店鋪銷量直接破萬斤。

饒是蘇澄和段繼堯再相信c站,也萬萬想不到,c站一出手,竟然直接把葡柑庫存清了一大半,難怪網友總說“宇宙第一大站”……

除此外,節目中特地提到的雜交“高山葡柑”也備受關注,節目播出不久,預售期的高山葡柑直接被訂滿。

而蒲縣的c站賬號“種葡柑的小蘇小段”也藉著官方節目的光,受到了新一波的關注,粉絲直接突破百萬。

當然,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蒲縣人民,不管是c站賬號還是蒲縣店鋪,最終都轉化為最直觀的葡柑銷量,種植區農戶們都樂壞了,誰能想到訂單量居然多到需要加班打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