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揚在角落待了一會,一直到煙燙到手指,才起身熄滅了手上的煙。

手指隱隱作痛,更痛的是其他地方,路揚忍不住苦笑了一聲,心想,他真是沒運氣透了。最可恨的是明明沒運氣,他還是想再試一次…

……

想包裝葡柑,就要找出葡柑的亮點,蘇澄和路揚的第一步,是田野調查。

蒲縣以前也做過類似調查,但時間太久,再加上當時的調查情況兩人也不清楚,不確定是不是針對廣泛人群的調查,為了更全面地瞭解,兩人直接在蒲縣隨處掃街,甚至跑到西山等種植地,調查不同群體對葡柑的優勢看法,小段則負責翻找十幾年前葡柑流行時的廣告和使用者反饋。

時隔十幾年,新一代的蒲縣年輕人對葡柑早就沒什麼印象,有的人甚至從來沒吃過,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有話說,大部分人的評價都差不多,對他們來說,葡柑的優勢很明顯,無非就是香、好吃、汁多、皮薄好剝;也有些能說出一些不大主流的感受的,比如有些人認為葡柑“不膩”,其他的柑橘吃多了就覺得寡淡了,但葡柑卻越吃越爽口,讓人停不下來。

問的人多了,路揚也有些疑惑,大部分經歷過葡柑輝煌的中年以上的蒲縣人對葡柑都是及其推崇的心理,從他們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十幾年前的葡柑經濟和葡柑的歡迎度確實是創紀錄式的成功,但如果這麼牛,為什麼只有蒲縣種?

“葡柑是隻有蒲縣才能種嗎?如果十幾年前的葡柑這麼輝煌,為什麼別的地方不跟種?”,路揚對葡柑的瞭解有限,雖然惡補了一些資料,但還是需要蘇澄這個本地人一邊補充。

“因為蒲縣的條件剛剛好,論土壤,葡柑最適應微酸性土壤,最好的PH值是6.3左右,蒲縣90%的種植田土壤都在這個值,論天氣,葡柑對雨水需求很苛刻,四月、七月、11月都需要多雨,蒲縣天氣常年都是這幾個月份多雨,論溼度,蒲縣的溼度也很適合葡柑生長,還有其他因素,但光這幾個大條件,能符合要求的就沒多少地方了,而葡柑又是很‘嬌貴’的植株,一旦這幾個生長條件不對,出品立馬大打折扣,甚至成活率也會大受影響,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只有蒲縣能種了吧~那些農戶都說蒲縣這是上天賞飯吃呢”,蘇澄以前一直聽家裡說蒲縣是天時地利的葡柑地,直到深入研究原因,才知道大人一點都沒亂說,這可不就是天時地利嗎?

“難怪蒲縣十幾年前能靠一個葡柑脫貧…這全是因為‘葡柑壟斷’啊…”,路揚也接過不少農產品專案,但像蒲縣和葡柑這樣完美match的關係,還是第一次見。

“對啊,所以你看我們採訪的這些大人,他們對葡柑都是很有感情的…”,蘇澄看著手裡的調查本,也有些唏噓,暗自祈禱推廣順利,讓蒲縣早日恢復葡柑經濟。

路揚盯著蘇澄低頭嘟囔的模樣,有些晃神,不自覺得伸出手,摸了摸她的頭。

蘇澄被路揚的動作驚住,向後退了一步,路揚懸著手,臉色倒不尷尬,淡定收回後說了句“先回實驗室吧。”

蘇澄一路上都在回想剛剛的尷尬場景,心想自己是不是太過敏感,讓路揚尷尬了,只是她和路揚合作多年,以前也沒什麼肢體接觸啊…但想到他神色正常的樣子,蘇澄只當是自己多心。

兩個帶著這幾天調查到的資訊,加上小段整理的歷史資料,在實驗室展開第一次創意討論。

蘇澄看了一遍調查本,不禁皺眉,“大家認可的香、好吃、汁多、皮薄好剝,甚至“吃不膩”,雖然都是葡柑的優點,但要作為說服點,遠遠不夠,這些都是主觀意見,哪一家的柑橘都能這樣說。”

“放大一點想,從葡柑的地位,或者一些比較離奇的點去想呢?比如吃不膩,能不能類比成大家比較熟知的東西”,路揚看著葡柑的歷史資料,提出突破點。

蘇澄靈光一閃,突然想到一個點,“地位…老字號這種呢?加工品的品牌有老字號,那水果界也可以有啊,葡柑不就是嗎?”

要說地位,葡柑不就是“柑橘界的老字號”嗎,蘇澄把水果裡常見的柑橘和品牌裡常見的老字號說法做融合,意外有了新鮮感。

“有點意思,有種衝突的新鮮感”蘇澄的腦洞也刺激路揚的思考,idea不斷閃現,“類似的還可以有‘柑橘天花板’這種,突然想到‘易剝皮’這個其實也挺有梗的,可以轉化成挑戰類的?”

“啊!我想到一個!”,蘇澄猛地跳起,想到一個好玩的點,“‘易剝皮’這個我們可以搞個不間斷剝皮挑戰,大家要用別的水果參與挑戰也行,但是又蒲縣葡柑來發起這個挑戰,只能玩得起來,葡柑的知名度也很容易打出去。而且這種玩的方式大家也比較願意參與!”

路揚一邊聽一邊構思實際推廣的話題排布,看著不斷更新想法的蘇澄,忍不住誇了一句。

……

宋之庭路過的時候看到兩人談得正開心,白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創意,突然就有點走不動了。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蘇澄在自己的專業上揮灑光芒的樣子,看著她妙語連珠,點子一個接一個地蹦出來,自信滿滿地笑著的模樣,不自覺地,也跟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