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騎兵,需要速度,因此戰馬只是防護正面的皮甲。而重騎兵的戰馬,除了戰馬的小腿,可謂全身鐵甲。

在重騎兵和敵人交戰之後,弓箭手也不再繞行,馬頭一轉,跟著發動了正面衝鋒。

普通騎兵和重騎兵不同,他們之中,有一部分是橫刀連弩,配合著前方的戰友,收割著敵人的性命。

十五萬大軍,形成了三個戰團,對部分敵人進行了攻擊,無視包圍過來的敵人,從某種程度來說,反而是大武在區域性以多打少。

首當其衝的就是匈奴兵團和西域各國兵團,不過這種大型戰爭,不可能一時半會,就分出勝負。

沙赫巴勒茲肯定密切關注著戰場,見大武出動了大隊騎兵,發動進攻,只剩下少半據守,這種明明人少,還主動分兵的事情,怎麼看都不明智。

雖然感覺有問題,但是戰機不容錯過,因此波斯大軍,從戰場從容穿過,向著大武的留守人馬,殺了過來。

因為這是遠征,營地才建沒幾天,壕溝都沒有,也不在險要地勢,沙赫巴勒茲從不認為,有多難打。

剩下的全是步卒,沒法參與騎兵進攻,進攻的人,應該只是想要取得一些戰果,然後突圍,引誘自己進攻營地,這是沙赫巴勒茲的推斷。

因此他更不能讓大武如願,波斯大軍攻打營地,剩下的西域各國兵團聯軍,也向著大武騎兵,包圍了過去。

整個戰場,一下子就被分成了四塊,相隔著幾里地,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波斯大軍,攻打營地,同樣是久經戰場的精銳。

他們有自己的作戰習慣,最前方是拿著弓箭的輕騎兵。

在輕騎兵後面,是手裡拿著繩子的騎兵,他們負責把障礙物拉倒。

只是很可惜,波斯人遇到了大武,踏弩,床弩首先發威,把波斯人穿成一串一串,第一時間,遏制了波斯人進攻的浪頭。

只是沙赫巴勒茲的手下,那都是與羅馬常年戰鬥的精銳,不會就這麼容易被嚇住,而且他們都明白,對付步卒,只要靠近,就是屠殺。

進攻,不停的進攻,而且一下子就散開進攻,這就是他們的戰鬥本能,對付密集的遠端打擊,最好的辦法,就是鬆散陣形。

踏弩,弓箭還在不停攻擊,只不過間隔時間長了,因此就有波斯騎兵,衝到了營地。

營地的拒馬,柵欄被拉倒,隨後騎兵衝了進來。

如果郭嘉佈置的營地,如此容易被破,那他就不是郭嘉了。

在第一道防護被破的時候,弓箭手就向後撤退了,在波斯人面前,是大量的馬車。

這些馬車當然是大武運送物資的東西,如今堆積在那裡,用樹幹固定在那裡,還有一些拒馬,形成了第二道防線。

這一道防線,並沒有完全封起來,反而留出了一條條兩三百米寬的通道。

出於人性的心理,有通道,自然就沒人會去破壞那些馬車,波斯人順著通道,就殺了進去。

“殺!”一聲大喝,一排排舉著長長的漢武刀計程車卒出現,毫不畏懼的正面擋著通道。

“殺!”又是一聲大喝,隨著大喝聲,士卒向前一步踏出,高舉的漢武刀一刀揮下。

“殺!”沒有停歇,又是一聲大喝,緊接著,同樣一群士卒,從第一排士卒旁邊,踏上前一刀揮下。

“殺!”

“殺!”

“殺!”

一名將領不斷的按照一個節奏高喊,而士卒一排排不停的揮刀,收刀。

雪白的刀光,形成一片連綿不斷的光影,猶如風扇一般,不停的輪轉,波斯騎兵,也不斷的倒下,無論是人或者戰馬,都沒有一個突破。

人馬俱碎,無一例外。這一幕發生在每一條留出來的通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