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封禪大典(推薦票可否來兩張)(第2/2頁)
章節報錯
獻帝一再表示東洲皇室不德,天命在衛安,而衛安也一次比一次“惶恐”地拒絕。
不管這美德是否虛偽,反正是以前有人讓了,這也就成了禪讓的必備禮儀。
直到第四次,衛安方在群臣的“逼迫”與“懇求”之下,勉為其難的接受了獻帝的禪讓詔書。
這......這簡直就是一場大型的政治表演秀!
但相較於那些刀光劍影的改朝換代,“禪讓”無疑顯得更“文明”些。
衛安接詔之後,接下來便是禪讓大典了。
初平四年二月二日,是龍抬頭的日子,“禪讓大典”正式在許都舉行,衛安登上受禪臺受禪。
受禪臺以水泥夯築而成,作覆鬥之狀,高30米,長寬各30米,十分雄偉壯觀。
“禪讓行事官”由御史大夫張音擔任,負責向新皇帝衛安奉送獻帝的璽綬。
在受禪臺上,衛安接過張音呈來的漢獻帝的璽綬,以此象徵權力轉移。
獻帝手裡也只有璽綬,至於象徵皇權的玉璽,一直都在衛安手裡。
參加禪讓典禮的人數眾多,有數萬人之眾,劉備、袁紹、公孫瓚、孫策等都在列,就連曹操、馬騰、韓遂、劉璋、呂布也都奉詔前來觀禮。
除了東洲的公卿、列侯、武將等滿朝文武,還有匈奴單于等周邊少數民族首領、代表。
除了移交璽綬外,還要“燎祭天地、五嶽、四瀆”,以此方式,將衛安受禪之事告知上蒼。
燎就是透過焚燒薪柴、祭品來祭祀天地。
祭祀時,衛安還親自向上蒼誦讀祭文:
“皇帝臣仲道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東洲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餘,四海困窮,三綱不立……唯爾有神,尚饗永吉,不負兆民之望。”
受禪結束後,衛安釋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皇帝詔書:
“今朕承帝王之緒,改初平四年為漢武元年,議改武朝,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諸不當得赦,皆赦除之。”
“武朝......嗯,這個名字霸氣的很。”
“武朝,大武朝,好啊!”
“武朝,漢武元年,這年號應景啊,希望從今年開始國運昌盛啊。”
新朝新氣象,衛安對前朝皇帝劉協,仍然優待禮遇,准許劉協保留天子儀仗,擇日前往山陽。
“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獻帝為山陽公,可以天子之禮郊祭,山陽公有直達天聽之特權,山陽公上書可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封劉協之四子為列侯。”
既然衛安是效仿堯舜禪讓之禮,那自然要像舜禮待堯一樣禮遇東洲皇室。
歷史中的劉協做了山陽公之後,在封地山陽郡,劉協和皇后曹氏,深入民間,關心百姓,看到百姓疾苦,就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還減免百姓的稅負。
劉協還愛好醫術,他和皇后親自去雲臺山中採集中草藥,為百姓治病,平時看病、扎針也從不收費,所有這些,都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
衛安拿出兩冊書贈送給了山陽公劉協,正是華佗所著的《青囊書》和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