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後悔先前不曾在道守大人興致頗高之際,打探那門以玄關竅穴生氣為引的遁法。

江元哀聲連連,那老匹夫居心叵測,一門心思想要我繞道而行的門路,這不是要我命嗎?

老匹夫心得以強悍的肉身為基礎,玄妙高深的武道修為作依仗,他的破解之法卻實有獨到之處。

卻是借知見障試法,以佛性道韻梳理自身武道脈絡,憑此轉磨武道修為,借他山之石,查漏補缺。

但是老匹夫境界太高,江元雖然翻書無數,卻空有眼界,經驗不足。

況且,如今他體內真元與劍氣針尖對麥芒,雖然已經有了融合,慢慢向劍元轉化的趨勢,卻晦澀無比,難以調動,只能先慢慢打磨肉身經脈強度,為真元質變掃清障礙。

而自己七界山那位便宜師父傳授的功法之中,那套品質極高的拳法,正好有打磨經絡骨骼的奇效。

按照自己記憶之中關於武夫境界的記載,自己一身氣血轟鳴如潮湧,加之無時無刻不在以龍象撼天拳打磨肉身強度,是以當下氣血早已初境圓滿,只待水磨功夫,質變突破。

而武夫境界,氣血潮湧便已是三品的標誌。

餘下的不過是借拳法,開所有玄竅,通肉身六識,以圓滿氣血貫通九脈,憑此積累底蘊嘗試凝結金枝玉葉,背開龍脊柳金骨。

“而我劍心通明,天生玄竅無關隘,省去了許多時間,並且憑藉龍象撼天拳可以多開九道奇經,與八個異竅,而那劍氣與我真元融合所化劍元,雖然難以催動,卻會受功法影響,自行洗煉我一身筋骨,使我早早便凝成了金枝玉葉,只差開龍骨一步,如此一來,我的武道境界大概便在三品中上左右。”

江元盤腿坐在捻花佛像腳邊,背靠大佛腳後跟,抱肘輕撫下顎,默默梳理著自己如今的修為境界。

先前他被形勢所迫,加緊修煉,當下被困問心局,正好解決一下老劍聖與鍾師姐都擔心的自己破境過快,根基不穩的問題。

於是江元不再急於勘破知見障,而是學著孤鬼老者之法,明悟佛像道韻,打熬武道修為。

他的修為並不虛浮,恰恰相反,因為劍元的緣故,反而夯實無比,只是攻伐手段略顯單一不足。

在招式上,他有劍閣入門時,於悟道石領悟的融會貫通已經大成的初雲三式,有領悟到神韻,得自無量河無名老者的斬天一劍,武道拳法也上手了龍象撼天拳的前兩式,要說弱點與不足,便是自己琢磨鑽研的身法已經不太夠用。

不過在清風樓靜修,學會御劍術以後,觸類旁通,畫出了幾道屬於自己的符籙,正好有一道飛劍符,作為逃命的保底手段。

……

江元把所學梳理一遍,很快想清楚自己無法調動修為,暫時只能依靠肉身力量,正好可以借佛像道韻,學孤鬼老者,打磨精進拳法。

想到這裡,他說幹就幹。

江元武道練氣雙修,劍法入門,悟性深絕,並且融合了金蟬神魂,雖然尚未修成元神,但是強大的三魂七魄已經異於常人,反哺靈臺慧根,讓他越發親近大道,很快便閉目進入入定狀態,氣息一張一合,暗合至妙,周身道韻通玄,有如神助。

佛像彌散的道韻,在他感應之中脫離虛象,得見本質。

江元心意微動,若撥雲見日,獲益匪淺,他的身體緩緩漂浮,道韻彷彿有靈,縈繞其身,若根本同源。

不到片刻,江元驟然睜眼,眼中神光內斂,無思無念,他移步來到佛像正面。

江元抬手,氣質縹緲,擺出拳架,宛若宗師,無真元波動,卻引動天象變化,雲氣滾滾如潮,氣勢恢宏古樸。

動靜之大,讓得外面的孤鬼老者露出一抹訝色,似乎沒有想到江元真能悟出點什麼。

同時,虛空之中,做探查之狀的淨衍亦有所覺,他觀望佛像隔絕的那片小天地,斷了潛入探查的念頭。

“想不到他居然能夠引動如此異象,不愧是七界山傳人,果真不凡,可惜你是那縷變數,這一世註定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不然,修行界當真又多出一位境界可期的大修士。”

淨衍看著異象,心中有羨慕,有惋惜,最終都化作菩薩寶像,不喜不悲。

……

拳隨意動,不曾調動真元,不曾調動劍氣,江元也調不動真元劍氣,所以招式失了氣勢,卻也多了份明悟返璞之後的真意。

江元出拳,角度刁鑽古怪,毫無氣勢可言,卻變化多端,令人防不勝防。

他一拳既出,沒有催動氣血,亦不曾開特殊玄關竅門,僅是肉身普通一拳,卻依然打出了暗勁九響,九響之後,拳勢卻並未止住,猶有餘力,然而江元卻主動收了拳架,散了已初見端倪的拳意。

龍象撼天拳第一式,蠻荒暗勁在江元修煉至圓滿境界之後,如今又有突破,多出幾分摻雜劍九總綱心得的詭異變化。

同時他身前佛像開始消散,知見障逐漸破碎。

“好拳法。”

繞“柱”而走的孤鬼老者一直盯著佛像看,正好瞧見了江元破開知見障前的那一式拳招韻味,忍不住出言喝彩。

招式凌厲通透,拳意呼之欲出!可惜似乎未走關鍵玄關竅門,只是帶有真意的肉身一拳,所以孤鬼老者並未認出江元拳法來路。

“不入流的拙技,讓前輩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