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大臨和南唐的關係呢?

南唐人看不上大臨人,嫌大臨人太過粗魯,雖然好武力,但是卻打不過南唐(事實是在盧陽王離開盧陽導致的盧陽之變以前,南唐丫的就沒打贏過大臨)。

而大臨人骨子裡更傲,認為南唐都是一群渣滓,也就舞文弄墨這類事能做的好一些。

但是雙方沒有人提起過盧陽之變,這件事雙方都不會在百姓當中提起,大臨這邊說是盧陽郡的人都歸順了南唐。

南唐那邊也是這麼說的,可是卻是從大臨這邊的黑市上弄來的人和一些官員流放的親眷。

但是還是以南唐的人為主要核心的,南唐美其名曰遷移人口,將盧陽的人口分散出去,可是沒有人見過那些從盧陽遷出去的人。

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人懷疑嗎?當然有人懷疑。但是但是明顯的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

是依靠自己聰明才智判斷出來這件事情的人,而另一部分是純粹靠猜或者蒙知道這件事情的人。

前者大多數在猜的這件事情的本質之後,會因為知道自己說出這件事情的後果而去慎言。

而那些笨的人,很容易被羽藤閣隱藏在暗中的人進行勸導,進而放棄自己的想法。

那為什麼不會有既聰明卻又傻愣的人呢?這樣的人也有。這樣的人雖然說能夠猜測出南唐隱瞞的事,也知道了這件事情可能會導致的結果,但是他們沒去想自己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所以進而導致了也是清晰。靖天司也能在大臨內部進行一些必要的,經過皇帝允許的清除。

那麼羽藤閣自然也可以,而更而且要論臭名昭著的程度,羽藤閣要比靖天司還要被世人所厭棄。

真理和信仰很重要,人沒有真理和信仰,是不能夠成大事的。但是這件事情,不是什麼真理跟信仰。這件事情其實就是南唐的一種態度,你如果揭穿這件事情,那就代表其實你還是南唐的人,如果你揭穿了這件事情,那麼就代表你可能會對比南唐的信心有問題,真理固然重要,但是國家需要的是忠誠。

在揭露這些事的那些人當中,除了南唐自己的人之外,還有一部分的人,其實就是當年靖天司安插在南唐的那一部分。

這一部分人其實知道羽藤閣會安排人監視像他們這樣說話的人,並可能對他們動手。但是他們還是這麼做了,因為他們和那些真正死板呆板的人不一樣。他們是為了心中的信仰而去奮鬥的。他們不理解信仰,但是大臨就是他們的信仰。

所以南唐和大臨關係不好,可是卻沒有鬧崩,也還維持著一些表面上的禮儀,而且畢竟幾百年前是一家人,除了有些口音之外,大臨人和南唐人的區別不是很大。

而且雙方並沒有那種,你說你是從南唐回來的大臨人,我就開始懷疑你怎麼怎麼樣。你要是發現他做了什麼損害大臨的事還好說,但是你總不能懷疑和你閒聊天的的人是諜子吧?那人得有多閒。

也因為這種尷尬的問題,所以導致長安衛搜查起大棒幫的人時,遇到了些困難,雖然知道他是南唐人,但是不知道他是商人還是諜子,若是那種平日裡就不太對勁的還好說,隨便蒐羅些有的沒的罪名就可以了。但是有的人對勁得很不對勁,長安衛在西外城的西己區(西己區在西甲區西邊,外城分為東南西北四外城,每一個外城分為二十二個區。從內到外依次按列分的,天干靠內,地支靠外。以面向長安城城門為基準方向,從右到左依次為甲乙丙丁戊,第二列是己庚辛壬癸,第三列為子醜寅卯辰巳,第四列午未申酉戌亥)就遇到了這樣一戶人家。

那是南唐平安郡的一名商人,除了必要的進貨外,幾乎沒有任何與其他人的接觸,而且白日沒有任何人進入過他的家中。

這看起來毫無問題,卻是最有問題的但是這個問題不能夠讓他們——長安衛的人,調查他們。

但是長安衛還有不曾傳人絕學,就連靖天司都沒用過的損招——栽贓嫁禍。

那南唐商人本來很得意地看向長安衛的人,就差一點就能算是直接在長安衛來的那些人的臉上嘲諷了。

本來長安衛那邊是不想搭理他的,畢竟沒什麼證據,要總是用栽贓嫁禍那一套,會對名聲有很大的影響的。

結果他這麼一出直接擺在了長安衛的臉上,長安衛就算不想管他也得管了。

帶隊的那人用眼睛瞄了自己的身邊人幾眼,那人扭扭脖子,帶頭之人點了點頭。

南唐人因此覺得這幫有些可笑,結果下一秒直接被長安衛的那一套給嚇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