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重的煞氣!

雖然朱安已然掩飾了很多,但蔣瓛何許人也,對於煞氣極為敏感。

‘這爺孫倆長得不咋像,殺性都這般大。’

這一瞬間,蔣瓛好像看到了陛下的影子,心裡頭頓時就謹慎了許多。

對於朱安,蔣瓛目前已然是屬於提前投靠。

陛下宣佈朱允炆為太孫的時候,蔣瓛有心投靠卻沒有路子。

作為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在朝廷上是沒有隊友的,文官武官對於蔣瓛,可沒有好臉色。

作為陛下的貼身侍衛,也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來巴結蔣瓛。

誰敢勾搭陛下的貼身侍衛,那就等著誅九族吧。

看似位高權重的都指揮使,實則所有的權力都是寄託在陛下身上。

一旦朝代換代,要是不能得到新皇的認可和信任,後果通常都很慘的。

朱允炆作為太孫,和文官的關係,要遠超武官。

現如今朱安的出現,讓蔣瓛看到了希望。

朱安目前在朝廷上下,相當於是沒有任何勢力,甚至於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他的存在。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蔣瓛在很多方面,心中已經向著朱安了。

錦衣衛在京師及周邊,勢力極強,在外尤其是邊疆地區,就有些弱勢了。

畢竟錦衣衛的人數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些縣城頂多兩三人收集情報。

從西域那邊傳來的情報,讓蔣瓛知道朱安的勢力,哪怕是冰山一角都極深。

震驚的同時,蔣瓛也在用著春秋筆法的形式向陛下彙報。

“朱公子,如若派遣大軍,這等事情只能是老爺子向陛下彙報了,我卻是不能做主。”

“只是那裡可是有衛所存在,這般直接大軍壓境,會不會聲勢過大了些。”

蔣瓛問道,為了抵抗倭寇,沿海佈置的兵力可不少。

況且大軍一動,那可都是錢,如今國庫緊缺,各地災荒,哪怕蔣瓛不懂朝政,也知道大軍不可妄動的道理。

朱安的要求,明顯就是要調動沿海以外的兵力。

“不可小視,沿海那邊的情況,要比你想象的複雜太多。”

“並且我得到訊息,倭國那邊統一戰爭結束,大量失敗流落武士開始朝著大明沿海聚集。”

朱安沉聲說道。

蔣瓛聞言,大吃一驚,忙問道:“朱公子的訊息,可是準確。”

“十分準確。”朱安肯定道。

“既是如此,我即刻進宮彙報老爺子。”蔣瓛有些焦急了。

以前都是小股倭寇,如今大批倭寇即將到來,且明顯和沿海走私商販相互勾結。

一旦處理不好,定會釀成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