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朱安心中的大明帝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爺子,我都說了這麼多了,你可千萬別做傻事。”
朱安有些不信的說道,他已經想盡了辦法,但在如今的制度下,根本沒有任何漏洞可鑽。
他現在於南京城,經過前面的兩次事件,雖說出門少,但認識的人可不少。
本來紅火的茶樓就引來了不少的嫉妒,偷摸穿衣肯定不行,朱安敢保證,絕對有人舉報。
“行了,你就別管了,你到時候等著,肯定不會有問題。”
朱元璋笑嘻嘻的說道,看到朱安有些不相信的目光,心裡頭卻感覺特別的舒坦。
就好像剛才李善長的事情,給扳回來一局似的。
“得了吧,就陛下如今這制度,能有什麼法子可想。”
朱安癟癟嘴說道。
“咦。”
朱元璋輕咦一聲,他感覺到似乎大孫對自己定下的制度十分不滿。
難道是因為商人地位太低的緣故。
一時間,朱元璋眉頭微皺,這樣的感覺可不好,他之所以輕賤商賈。
一方面是因為受到過商人的迫害,心裡頭有著很強的陰影。
身為皇帝,當然不會把所有的商人都拍死,比如自家的大孫,雖然也是個商人,但肯定是個好商人。
不過總體的來說,絕大多數商人在朱元璋眼裡,都是投機倒把,奸猾之輩。
再者就是,這要是都是行商了,那土地裡誰去種糧食。
朱元璋心中暗道,農業才是國本,現在的大孫不懂,咱可不能讓他走歪了,日後繼承大位,把商人的地位提高,那影響可就大了。
想到這裡,朱元璋對朱安認識囑咐道:“咱陛下定下的制度,我看你似乎有些不滿,可是覺得不行。”
“還是你覺得商人的地位太低了。”
說到後面這句的時候,朱元璋的神情明顯嚴肅了很多,大孫的心思,可不是什麼小事情。
朱安聞言,轉頭詫異的看了眼黃老爺子,隨口說道:“這制度肯定是有問題的。”
朱元璋面無表情的問道:“那你給咱說說,是哪塊出了問題。”
朱安也沒多想,直接說道:“老爺子可曾讀過史書。”
“《呂覽》,《史記》,《金史》,《元史》這些,咱都讀過。”
朱元璋回道。
雖然朱元璋是平民出生,但從小就酷愛讀書,到了中年即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文章,而且還能填詩做賦,吟詩聯對。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一生寫下大量著述,除《御製文集》外,他還親筆撰寫了《資世通訓》、《祖訓錄》、《皇明祖訓》、《御製大誥》、《大誥武臣》、《御法洪範》、《御法道德經》、《集註金剛經》、《周顛仙人傳》等等著述。
即便如今,都已是古稀之年,政務繁雜的情況下,朱元璋依然會抽出不少時間來讀書。
朱元璋的成功,確實有一部分運氣的成分,但跟他的學識是分不開的。
不然也建立不了如此完整的大明制度體系。
“既然老爺子讀過史書,可曾聽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朱安面色也開始認真起來,對朱元璋問道。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朱元璋的面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冷冷的說道。
“陛下如今的制度,看似完善,實則留下了非常嚴重的問題,短時間內看不出來,但是時間久了必然會出事。”
“這商人的兒子是商人,匠戶的兒子只能是匠戶,軍戶的兒子只能是軍戶,看似美好,實則有一個很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