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作為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對他的太孫位是最有衝突的。

雖說現在朱元璋已經把他的目前呂氏扶正,他已不算庶出。

但以藍玉為首的淮西武將們,對朱允熥的親熱依舊更甚於他。

‘都是父親的兒子,憑什麼就要冷落我。’

朱允炆顯然對藍玉為首的淮西武將們是有怨恨的。

哪怕朱元璋不處理藍玉等人,等朱允炆即位後,藍玉等人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朱允炆的性格,在朱元璋看來,跟其父親非常的想象。

同樣的仁慈寬厚,孝順善良,是一個擅長守成處理國事的好孫兒。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原有的大明歷史中,朱元璋去世不到兩月,朱允炆就在黃子澄,還有朱元璋臨終前指派的輔佐人齊泰的勸說下。

開始了狂風驟雨般的削藩。

首先就是將叔叔周王朱橚廢為庶人。

朱允炆忌憚朱棣,而周王朱橚是燕王朱棣同母弟(養母),害怕他支援朱棣,特意提防他。

朱橚本身也蓄有異謀,在朱允炆發現一些異常情況後,便差遣李景隆突襲開封逮捕朱橚,把他貶為庶人,徙雲南蒙化。

之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建文帝連續將五位叔叔廢為庶人,還逼死了湘王朱柏全家。

同樣是削藩,漢景帝面對的漢朝諸侯王的勢力遠勝於明初的藩王,而且漢景帝與這些諸侯王的血緣關係已經疏遠。

可是漢景帝卻沒有像建文帝這樣急躁和兇狠,做法也算是仁義有據。

在歷史上的歷次削藩中,朱允炆面對的威脅其實是最小的,可做法卻是最為急躁和兇狠的。

妄動刑罰謂之不仁,國喪殺叔謂之不孝,以侄廢叔謂之不軟,不念親情謂之不弱。

實際上後來為朱允炆殉節的忠臣高巍曾經提出過一個削藩有效而又不失仁孝的明朝版“推恩令”。

但卻被朱允炆直接拒絕。

可以說朱允炆在削藩的問題上從來就沒有過“仁孝軟弱”。

這才是真正的朱允炆。

朱元璋現在所看到的朱允炆,只是朱允炆表露出來的假象。

或者說朱允炆不得不如此,因為只有表現出聰慧,仁慈,孝順的面貌,他才有機會奪得大位。

這自然和呂氏的教導有很大的關係。

就目前來說,朱允炆顯然是成功了。

只是任憑朱允炆想破腦袋,也想不到朱元璋外出到底去做什麼了。

朱允炆可不敢去打聽朱元璋的行蹤,大明錦衣衛可不是吃素的,風吹草動都能立馬查出來。

況且現在的朱允炆,也沒這個勢力和能力。

他的母親只是小家族出身,在皇城之外,根本幫不到朱允炆。

唯一可以依託的,也就是目前的陪讀黃子澄了。

只是黃子澄雖才華橫溢,但早年也只是翰林院的編修而已,能有什麼勢力可言。

“或許是我多想了吧。”

這一刻,朱允炆的心中十分無奈,同時一股深深的無力感觸動了他,讓他當皇帝的心,更加的渴望和迫切。

這個念頭閃過後,就立即被朱允炆深深的埋藏在心中。

他清楚的時候,現在還遠遠不是暴露的時候。

朱元璋在的每一天,他都必須隱藏好自己。

只有這樣,才能夠順利的繼承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