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子,要不是咱病了,還嘗不到咱大孫親手做的早點,味道就是不一般。”

朱元璋吃完早點,心滿意足的說道。

蔣瓛在一旁小心的觀察著陛下的面色,果然吃完朱公子親手做的早點之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看上去精神煥發。

“看來,朱公子才是治陛下心病的藥呀。”

蔣瓛在心中默默的想到。

“咱大孫可曾還說了別的話。”朱元璋這個時候也沒心思看奏章的,對蔣瓛問道。

“朱公子想要來照看陛下,只是被臣避開了。”蔣瓛恭敬的說道。

“嗯,現在還不能讓他進宮,有些事情太過於突兀了,行了,你先退下吧,明日咱便去看看大孫。”

朱元璋聞言,沉吟了一下,對蔣瓛說道。

“是,陛下。”蔣瓛說完,便御書房外守候著。

從某個程度上來說,蔣瓛對於朱元璋,也是相當於一個貼身侍衛的職位。

身為錦衣衛的都指揮使,護衛朱元璋的安危,是極為信任的位置。

蔣瓛離開御書房後,朱元璋並未立即開始批閱奏章,而是在心中思考如何安排朱安。

現在的他已然確認朱安便是自己的親大孫朱雄英。

從正常的角度上來說,他現在完全可以安排朱安進宮,立下嫡系長孫的位置,擺正皇太孫的身份。

從法理和情理上來看,都是無可置疑的。

前幾日雖宣佈了朱允炆的皇太孫之位,朝令夕改有些不妥,似乎有些影響帝王尊嚴。

可朱元璋不在乎這些,作為開國皇帝,他的威望是無與倫比的,也不會有大臣質疑。

但凡有大臣質疑,砍了就是。

從洪武元年到現在的洪武二十五年,朝堂上的大臣,大部分早就換了三四波了。

或者說,整個大明天下的官員們,從洪武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到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再到洪武十八年郭桓案。

這天下的官員,那是被朱元璋如同割韭菜般,割了一波又一波,然後還要再來一波。

就目前的大明局勢來說,朱元璋完全就是個人集權,一言堂的存在。

“可是咱大孫,能不能當好這個皇帝呢。”

朱元璋的心中十分糾結,對於朱安的喜愛那是毋容置疑的,人品肯定也沒問題。

但朱安畢竟八歲就離開了皇宮,在外流浪了十年之久,從未接受過治國的培養。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朱允炆其實繼皇帝位,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朱允炆自小聰慧,飽讀詩書,對於治理國家的學習,從小耳濡目染,目前來說堪稱最佳人選。

相比之下,這些方面朱安就要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