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算是藍玉最為高光的時候了。

捕魚兒海戰役,藍玉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帶領十餘萬大軍深入不毛之地,奮勇作戰,徹底擊潰了北元。

完成了他的先輩沒有完成的偉大功業,北元殘餘勢力覆滅。

自此,藍玉名聲大噪,這一戰使他的名望達到了頂峰,從此他不會再被人說成徐達第二或者常遇春第二,他的名字將和這些名將一起為人們所傳頌。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以胡惟庸黨追問被殺,現在的藍玉,在淮西勳貴集團中,目前算得上領頭羊的人物。

隨著李善長的被殺,藍玉相當來說,也稍微收斂了一點,化成街溜子,沒事在南京城瞎轉悠。

遇到這等熱鬧事,肯定要參與一波。

應天府巡檢司中,有部分是曾經跟隨藍玉作戰過的老兵,且應天府衙的縣尊,也屬於淮西勳貴集團的一員。

“好大的膽子,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打傷巡捕。”

藍玉剛到,就看到眾多巡捕手持腰刀,正在圍殺朱安,地面上正躺著數個哀嚎的巡捕,顯然就是被其打傷。

藍玉的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這年輕男子顯然武功不俗,赤手空拳瞬間打翻四個巡捕,放在軍中也算是一把好手了。

眼看巡捕們就要圍殺上來,朱安不慌不忙的從懷中掏出一本書。

為首的捕頭見到,頓時沉默了下來。

那書正是《大誥》。

看到《大誥》此書,眾多巡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子不知如何應對了。

《大誥》在大明,是比《大明律》更加重要的書。

尤其對於罪犯而言,更是相當的重要。

所謂《大誥》是朱元璋採集一萬多個罪犯的案例,將其犯罪過程、處罰方式編寫成冊,廣泛散發。

明初的普法教育,由於文盲太多,顯然得不到太好的效果,而朱元璋則想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辦法,那就是《大誥》。

他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比如張三犯了罪,應該處以刑罰,縣官已經定罪,下一步本來應該是該坐牢的去坐牢,該流放的流放。

但差役卻不忙,他們還要辦一件事,那就是把張三押到他自己的家中,去找一樣東西,找什麼呢?

就是這本《大誥》,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張三了,如果本來判的流放,就不用去了,回牢房坐牢,如果是殺頭的罪,那就能撿一條命。

反之,家裡沒有這本書,那就完蛋了,如果張三被判為流放罪,差役就會先恭喜他省了一筆交通費,然後拉出去咔嚓掉他的腦袋。

很簡單的說,沒有《大誥》這本書,犯罪你就罪加一等,反之,則要降一等。

如此算來,朱安出手打了巡捕,也算不得太大的事情。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朱安把這本書帶在了身上,並且拿了出來。

這代表著朱安對於大明的律法,定然是清楚的。

而巡捕直接上來貼封條的這種行為,明顯是不符合大明律法,屬於違規操作。

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會注意這些,甚至百姓自己都不會覺得,巡捕們也習慣了。

這年頭讀書識字的,少說也是士級階層,這些人巡捕是不會碰的,真犯事也是正規渠道。

可他們沒想到,朱安竟然懂,這要是追究起來,事情就難辦了。

就目前的《大誥》這本書,趕上朱元璋正是推廣的時候,對於平民百姓來講,已然有些類似於免死金牌的效果了。

最為關鍵的是,這裡乃是京師所在,有些東西根本瞞不住。在朱元璋的統治下,南京城裡多得是清廉的明官。

真要被哪個官兒知道,上去一本奏章,那真叫吃不了兜著走。

“怕個啥,拿出《大誥》怎麼啦,就拒捕這個事過不去,給我抓了,押到府衙去再說。”

這《大誥》對於巡捕有些威懾力,但對於藍玉這等從未在乎過法律的人來說,根本沒半點意義。大喝一聲就安排侍衛上去抓捕。

自家將軍都發話了,數名侍衛顯然二話不說,直接就上去了。

這個時候,朱安才轉頭看來,幾名虎背狼腰,精悍的侍衛直接就衝擊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