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雙紅花棍至(新書釋出啦!)(第2/3頁)
章節報錯
就算張宣是聞名全世界的一代文豪,也不一定能阻止某些野心之輩。
所以,答案呼之欲出,張宣也好,那鄧達清也罷,都不能百分百為這龐大財富兜底。
賀香蘭疑感問,「那、那這陶歌身份不簡單?」
希行抖了下手裡的照片,「按照這思路,這陶歌確實不簡單。」
說著,希行拿過床頭的煙點了一根,吞雲吐霧一口就道:「女兒在央視的上司是不是也姓陶?」
賀香蘭對女兒的大小事格外關心,脫口而出:「是姓陶,叫陶瑩,據說是這陶歌的堂姐。」
聞言,希行陷入了思考中,過了好會才指出:「二姐在羊城雖然過得滋潤,但說到底也就是一普通百姓,沒能力打探到陶歌的真實背景。
但我想陶歌肯定不會這麼簡單,既然小鈺有說過陶歌是京城人,其父母在羊城工作,那就讓二姐找找羊城領導班子是不是有姓陶..」
說到這,希行搖搖頭:「如果來自京城,又要庇護這麼大一筆財富,羊城體量似乎小了點,你讓二姐從粵省boss團入手,看看有沒有姓陶..」
沒說完,希行再次搖搖頭:「算了,還是我來吧,要真是到了粵省這級別,我就能拖關係找到。」
說做就做,希行把菸嘴擱菸灰缸上,開始拿過床頭櫃上的座機打電話給在湘南電視臺工作的同學朋友。
10來分鐘後,湘南電視臺的朋友回電話了:「老希啊,我剛幫你問了粵省的同行,你說的人很好找,粵省的銀角大王就姓陶。」
希行想了想問:「他是不是有個女兒叫陶歌」
電話那邊秒懂,笑呵呵地說:「這我得打個電話再問問,不過下次你可不準再賴酒。」
兩人曾是傳媒大學的室友,關係鐵的很:「你放心,我答應了的事就沒賴過皮。」
「行,我再問問,你等下。」那邊掛了電話。
7分鐘後,電話又過來了。
希行問:「怎麼樣?」
那邊說:「陶顯來自京城,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陶歌,小女兒在部隊,叫陶芩。另外據說「
那邊觀察了下四周,小聲說了一個八卦:「老希,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打探陶歌?但咱哥倆有訊息不能隱瞞你,接下來你聽到的就當一樂,不要往外傳..據說這陶歌啊,畢業於
劍橋大學,曾在人民文學當編輯,後來跟那大作家張宣攪合到了一起,就專門給他當起了管家。」
希行同妻子賀香蘭默默對視一眼,出聲問:「管家?」
電話那邊說:「管家,粵省同行就是這麼形容的。聽說兩人關係一直不清不楚好多年了,雖然沒人敢公開說,但這在粵省小圈子裡並不是秘密.
結束通話電話,希行和賀香蘭都說不出話了,夫妻倆
之前猜測的都對上了。
同時很多事情也能解釋得通了。
比如張宣的財富,比如女兒為何在央視坐的那麼穩,比如這叫陶歌的為什麼會那麼關心女兒工作起居?
這都是有根的,有說叨的。
沉默一陣,賀香蘭率先打破僵局,「陶歌和張宣的關係可能比我們想得還深,看來我們去敦煌的事情,估計張宣早已經知道了。」
希行點點頭,伸手捏捏眉心,道:「你要有個心裡準備,這趟過去可能白去。」
說著這話,夫妻倆不由對視一眼,都產生了一種念頭:連陶歌這種家庭出身的優秀長女都心甘情願地退居幕後給張宣當管家,這足以證明張宣的男性魅力。從這個角度出發看
待問題,女兒說不好也早被迷得不要不要的了。
或者不是說不好,而是既定的事實,要不然怎麼可能會把身子交出去?還那麼早?
見妻子板個臉很煩悶,希行只能收起情緒安慰道:「連陶家這樣的大家庭都能接受,女兒這點事,日後就算被親戚朋友知道了,也勉強有藉口。」
賀香蘭眉毛緊緊蹙起,「老希你是什麼意思,你這是同意了?」
希行搖了搖頭,重新拿起菸灰缸上的芙蓉王狠狠抽了口:「不是我同意不同意,而是我們必須面對面問清楚女兒的具體想法。」
賀香蘭問:「要是女兒固執呢?」
希行扭頭:「從小到大,女兒什麼時候不固執了?」
不等妻子搭話,希行又道:「固執不固執的,等見了面再說吧。」
賀香蘭望了望丈夫,嘴巴張了張,最後嘆口氣說:「我當初就不該聽你的,不該把她送市一中,直接送到長沙長郡中學多好?大姐還能照顧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