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青史第一(第3/7頁)
章節報錯
張宣說:“寫完了,也有點想。
你了。”
杜雙伶笑語晏晏:“看來還是最重要,老婆都排第二了嘛。”
張宣眼珠子轉了轉:“我最多能奮進十多天,可我能在你那裡奮鬥一輩子,孰輕孰重,這醋可就不要吃了,要不得。”
“德性…”
杜雙伶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眼角餘光掃一眼上樓來的艾青,她換個話題說:“最近兩個寶寶都連著感冒發燒,又是鼻涕又是吐個不停,哭得姐姐和媽媽兩個晚上沒睡好了,我再幫著替手照顧幾天,等好些了就和青竹過來。”
“好,不急,到時候你過來了告訴我,我去接你們。”對於小孩子發燒這種事情,做過父親的他深有體會,見怪不怪了。
甚至有這麼一種講法,說小孩每發燒一次身體抵抗力就會增強一次,不發燒反而不好。@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他是學文的,對這些不太懂,只是小孩每次發燒時醫生都儘量不打針,最多開點藥,說這樣對小孩的免疫力更好。
好多天沒出門了,張宣泡個澡出來時發現外面的空氣是那麼的清新,梧桐樹是那麼的碧綠,就連隔壁老師的女兒好像都生了變化,羅圈腿在太陽下閃閃發光。
呸!晃晃腦袋,他孃的這是太久沒吃葷腥了啊,出現幻覺了。
沒事在校園裡走兩步,溜達蹓躂,望著沒有人煙的林蔭小道,他忽然生出了一股生澀感,心裡空落落的。
正如自己向陶歌形容“人世間”的那樣,這中大還是那個中大,可再也不是那個中大了,物是人非誒。
逛了半圈,被情緒感染了的老男人走不下去了,直接掉頭去了校外。先是就近吃了一碗牛肉米粉,然後抄小路去沈凡的廢品收購站,他想找個熟人說說話。
“你們倆怎麼在這?”
才從小路拐彎出來,他就看到了柳思茗和方美娟在幫沈凡整理廢品。
柳思茗回身瞧了瞧,見到是他時,從旁邊搬了一張矮凳給他:“最近沈凡收了不少紙板和廢鐵,正好我們今天休息,就過來幫幫忙。”
張宣走過去搭把手,問:“你們暑假沒回去?”
方美娟說:“我回去了一趟,才過來不久。”
然後方美娟又說:“大作家,你細皮嫩肉的,這粗活還是別幹了,讓我們來吧。”
“嘿!笑話我,我可是農村人。”張宣沒帶手套,自覺不去碰那些生了鏽的廢鐵,不然傷了口子還得去打針。
話說這年頭有沒有預防破傷風的針?他還真沒了解過。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跟一群小夥伴你追我趕,經過一砌房子的工地時,右腳被鐵釘穿了個對穿,當時疼得要死,也就隨便消消毒了事,壓根沒往破傷風這事情上想,只是後來長大了才感覺後怕。嗯,很好的詮釋了無知者無畏的精神。
方美娟感到驚訝:“你的戶口還沒轉到羊城來?”
張宣說:“這和戶口沒太大幹系,根在農村,走哪裡了都是農村人。”
柳思茗玩笑說:“我見過很多同學都極力迴避農村人這層身份的,你還是第一個這麼不避諱的,這就是自身底氣足無所無懼了麼?”
張宣把一捆紙板碼好堆:“也不能這麼講,畢竟往上數三代,有幾個家庭不是農村人?”
聊了許久也沒見到沈凡,張宣忍不住問:“老沈去哪了?”
柳思茗回答道:“去拉廢品去了,他說他今天運氣好,碰到了一作坊搬家,廢品很多。”
把地上堆積的廢品處理完,三人就坐在陰涼處聊天。
交談中,柳思茗說到了百色老闆娘:“暑假我們看到了她,穿得很時尚,在原來的理髮店門前站了好久才走。”
方美娟補充一句:“開車走的,一輛嶄新的麵包車。”
張宣驚奇:“不是說她回了老家麼?怎麼又出來了?”
柳思茗說:“。
聽魏子森講,好像是自己出來創業了,在東莞橫瀝那邊開了一家塑膠玩具廠。”
張宣沒搞懂:“哪來的啟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