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地點也不對。

還有一個就是,自己也是寫了兩部反響不錯的書的人了。

得有追求。

尤其是“潛伏”,其中有一半是根據自己的學識原創,這鼓舞了他繼續原創的想法。

不過他畢竟是重生者。

不會傻到後世的寶貴東西自己不去用,也不會傻到全本都要堅持原創。

按他的想法,下一本書是要回歸傳統文學的。

原因很簡單嘛,你們不是覺得我不會寫傳統文學麼,老夫就寫出來打你們的臉。

打得你們一個個都給我閉嘴!

雖然自己不是那種特別愛出風頭的人,但看著報紙上一天天都在藐視自己,是個人都忍不了。

沉思一個小時候,張宣決定借鑑“人世間”的大綱,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適當修改。

他打算從寒假開始,走街串巷收集素材,未雨綢繆做準備。

為了精益求精,為了超越原作“人世間”,這本書他計劃寫2年。

從來年春天開始寫,寫到97年春天結束。

主意已定,張宣開始鋪開本子,開啟墨水瓶,拿起筆開始寫初步大綱。

原作“人世間”是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圍繞春節歡宴、家庭聚會、重大事件佈局全篇,展示近50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

這個50年,張宣決定改一改,把時間線縮到30年。

最多延伸到97完本的時間線。

既然時間線改了,那很多內容就必須要自己原創。

這個他倒不怕,他堅信自己的閱歷,也相信自己的筆力。

而且自己前生幾十年的閱讀經驗也不是蓋的,豐富一本這樣的書不說小兒科吧,那也是綽綽有餘。

唯一的問題就是,自己必須要寫得貼近生活。

換句話說,就是要接地氣兒。

接自己湘南農村的地氣。

這樣才能說服自己,也能說服別人。

這個晚上,老男人寫大綱寫著寫著直到凌晨三點才睡。

要不是樓上突然傳來一個“砰”的聲音,他估計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會醒。

好像是瓷碗碎裂的聲音?

張宣揉揉眉心,在座位上靜了兩秒,隨後開門走到大廳。

聽聲音似乎是廚房方向傳來的。

難道是文慧半夜起來找東西吃,不小心把碗摔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