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習俗:23祭灶,24掃房子。

23晚上。

由於是新房子第一年,阮秀琴對祭灶那是相當相當上心。

方盤裡不僅有雞、魚、肉三生,還特意用糯米做了齋粑。

齋粑土雞蛋大小,圓的,上面有木刻圖案。

燃三根香,燒一沓厚厚的紙錢,再放一掛鞭炮。

只見鞭炮聲一響,阮秀琴就畢恭畢敬跪在地上開始占卦說好話。

什麼風調雨順啊,什麼人財兩旺啊,什麼身體健康啊,什麼事事發達啊…

囉囉嗦嗦一大堆,窮極腦子,把能想起來的好話都說了一遍。

張宣也沒有覺著不耐,甚至在一邊聽著稀奇。

只是聽著聽著,他就覺得古怪。

發現親媽嘴裡出現最頻繁的名字就是自己,起碼佔了祈求篇幅的60%。

其次是二姐,大約佔了20%

至於大姐,估計10%都不到。

剩下的就是為阮得志祈禱了。

而阮秀琴同志她自己的名字呢,張宣沒聽過一次。

甚至聽到了杜雙伶的名字都沒聽到“阮秀琴”三個字。

看著一臉認真的親媽,張宣突然沒來由的心酸,嘴巴張了張,想說點什麼。

可臨了臨了,最終什麼都沒說出口。

哎,他也不知道該不該抱怨,該不該糾正她應該一碗水端平。可是阮秀琴同志從小就有點偏寵自己的,也是見怪不見怪了。

祭完灶,阮秀琴遞過6個齋粑給張宣,囑咐他說:“你現在就把它們吃了,灶王爺會保佑你人也發、財也發,愛情美滿,事事順利。”

財也發,他愛聽。

愛情美滿,事事順利,也愛聽。

至於人也發,張宣差點想翻白眼。說出來都丟臉,老夫至今還是處男一枚,怎麼發人啊?

在親媽這封建老頑固的注視下,張宣硬是苦逼地吃完了6個齋粑。

齋粑味道一般,喝口水下去,還把肚子撐了。

怨念地看阮秀琴同志一眼,也是回了書房。

老樣子,準備寫作。

只是情緒醞釀完畢,才拿筆,才鋪開本子,他孃的電話又響了,叮鈴叮鈴地在夜間格外刺耳。

莫可奈何,一接,杜雙伶打來的。

她清脆地問:“這幾天有想我沒?”

本來非常煩躁的張宣,聽到這泉水叮咚聲兒,心情一下就好了,高興說:

“想。不止我想你了,我媽也想你。”

聞言,杜雙伶笑盈盈地說,“阿姨也想我了啊。那我給你個機會,明天來接我,我知道你買了摩托車的。”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