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的故事背景設定未來的東方國家—泰國。

它的作者保羅·巴奇加盧皮是個70後,大學時主修東亞研究。畢業後曾客居我國、泰國,學過中文,所以有很濃厚的東方味。

而且四條主線,分別涉及到四個人:一個馬來西亞華人,一個日本人,一個泰國人,一個西方人。

另外這書中不少人涉及佛教之國的信念,多名人物信佛,提示毀滅世界的不是基因改造技術,而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邪念和貪婪。

以上幾種東方因素加在一起,無疑是非常契合作家是東方人、是中國人的身份。

張宣認為,如果自己以這本書的作家身份出現,壓根就不會有人質疑自己的水平和背景。

甚至說句不好聽的,自己是這本書的作家身份可能比原著保羅·巴奇加盧皮聽起來更靠譜,更讓人能接受。

為啥,因為書中的所有元素,基本都是國內能夠找到的。

只是有一點要注意,就是書中那個西方人的思維習慣,自己要裝模作樣去趟英國,從而偽裝它,把這個缺點補上。

其實張宣也可以把其中的西方人換成東方人,但思索一番後,覺得沒那必要。

他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掙錢,在國際上打響名氣,在國際上掙大筆大筆的外匯。

所以留一個西方人放裡面是非常有好處的。

老實話,說到錢,張宣還真的不懷疑“發條女孩”的吸金能力。

這本書一出世就包攬了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以及約翰·坎貝爾紀念獎等所有至高科幻大獎。

併入選《時代週刊》年度十佳、《出版人週刊》年度推薦、《軌跡雜誌》年度推薦以及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

而且最可怕的是,這部是原作者的首部!

想到這裡,張宣就想起一個土豆曾說過的話:此子恐怖如斯!

當然了,除了獎項外,張宣最最看重的一點,還是這本書非常暢銷,後世09年出版後,就一直是暢銷榜的常客,還經常高居亞馬孫圖書銷售榜首。

所以對比兩本書,論圈錢速度,“發條女孩”可能會比“哈利波特”差一點點。

但它也是神蹟,也是讓無數作家仰望的存在。

思緒到這,熱血沸騰的張宣拿起筆,在白紙上並排寫下兩個書名:

左邊是“哈利波特”,右邊是“發條女孩”。

張宣眼神一會兒左,一會兒右。

來來回回權衡許久...

這一刻,主意不定的他又想到了祖宗,想到了占卦。

可惜的是,租房裡沒神龕,沒祖宗牌位,沒卦,不然非得燒點香燭和錢紙。

嗯....,考慮到他們畢竟是自己祖宗,應該和自己有相同的愛好,燒一些內衣雜誌和女星海報,他們應該會很喜歡。

哎...

又嘆口氣,張宣最後亂七八糟的念頭一收,把左邊的“哈利波特”劃掉了。

雖然他很想兩本書都寫。

但沒辦法,在沒確定羅琳是否已經開始寫“哈利波特”之前,張宣為了不浪費時間,為了爭分奪秒的掙錢,還是決定先把“發條女孩”寫出來。

至於“哈利波特”,等到了英國再做取捨吧。

做完決定的一剎那,張宣就沒來由感覺一身輕鬆。

似乎瞬間有種感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都要順其自然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