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張宣天人交戰時,李梅把他拉到一邊,探頭問:“你動心了?”

迎著她的眼神,張宣毫不避諱地表示,“有點眼光的人都會動心。”

這話把李梅聽笑了,附和道:“現在就有這眼光的人可謂少之又少,不然紡織廠就應該是過去式了。”

張宣玩笑說:“少拍馬屁。”

李梅試探著問:“要是把這紡織廠拿下了,你想好做什麼了沒?住宅地產?還是商業地產?”

張宣瞥她一眼就說:“你知道隔壁的天河商城吧,已經在動工了,新聞報道上說,預計96年正式開業。”

李梅思考幾秒,“到這裡建設另一個天河商城?”

張宣說:“加強版的天河商城,比它更大,更豪華,更具商業能力,更具社會影響力。”

李梅沒聽明白,轉頭看著他。

張宣作為老闆,這種該展現才華的時候也不拘著謹著。

嘚吧嘚吧,把“產業叢集+中軸線+寫字樓+地標配套+商業地產”的模式賣弄了一番。

安靜聽了20分鐘,李梅嘴巴大張,非常吃驚地問他:“這麼先進的商業理念你是從哪裡學的?”

張宣直直瞅著她,抄起雙手老神在在地吹逼:

“紐約第五大道聽過沒,法國的香舍麗爾街聽過沒?東京銀座聽過沒?漢城明洞聽過沒?香江中環聽過沒?報紙上經常有報道,我就是從它們身上得出的靈感。”

李梅不太信:“除了漢城明洞,其它地方我都去過,還去不過不只一次,它們的理念可沒你這般先進。”

張宣,“……”

瞧自己得意的,都快忘記了這個苦逼女人以前也曾風光過,也是喝過洋墨水的人,也是滿世界到處跑的人。

不過吹牛都是天生的,只要臉皮夠厚,就不要講什麼邏輯,只見張宣又瞥她一眼。

臉不紅心不跳地問李梅:“好奇?”

李梅定定地望著他,不說話。

張宣目視紡織廠,任由陽光照射側臉,不急不慢地反問:“你以前見過18歲就寫出“風聲”的天才嗎?”

李梅,“……”

張宣嘚瑟又問:“你知道天才的定義嗎?能別人之不能,這就是天才。”

李梅,“……”

憋的內傷,李梅識趣地不再看他,也把視線放在了紡織廠上,沉默良久後,問:

“要我去收集一下紡織廠的詳細資料?”

張宣說好,接著又補充:“隔壁天河商城的資料也幫著收集下。”

李梅側頭:“做決定了?”

張宣吐口濁氣道:“先不急,不是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麼,看看情況再說。”

李梅覺得在理。

ps: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