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宣下樓的時候。

阮得志一家三口穿著新衣新鞋,打理的乾乾淨淨,正圍坐在灶膛的炭火邊,有說有笑。

旁邊還伏著一條黃狗。

張宣走過去,以最熱情地方式喊:“老舅、舅媽,新年快樂,新春大吉。”

兩人笑著以同樣的方式回,還給了個紅包。

把紅包裝兜裡,張宣揪了揪向自己圍著撒歡的狗子,就探頭看向楊蔓菁。

楊蔓菁無奈,下一秒也是軟滴滴地喊:

“表哥新年好,祝你永遠玉樹臨風,海棠壓梨花,壓了一朵又一朵。”

張宣笑了,得意地笑了。

張宣開始洗漱。

阮秀琴開始燒香、祈禱、打卦、祭拜祖宗。

還是阮得志在放鞭炮。

這次鞭炮一點就著,噼裡啪啦裡,一陣紅紅火火,預示著興旺的一年開始。

新年第一餐飯,賦予了承上啟下的特殊意義,很重要,也很豐盛。

阮秀琴坐上首,阮得志和楊迎曼做陪。

張宣和楊蔓菁隨意坐。

吃飯前先是喝了碗雞蛋花甜酒,這也算得上是地方習俗了。

楊蔓菁母女倆似乎很喜歡甜酒,一口氣喝了兩小飯碗。

這頓飯吃得熱鬧,卻又無比謹慎。

之所以謹慎,是因為有很多規矩。

比如說,骨頭、魚刺,不能說是骨頭,要說財喜。

吃撐了,不能說吃不下了,要說飽了。

筷子不能掉地上,這是大忌。

筷子不能擱碗上,這是大忌中的大忌。

新年第一天,都不打掃衛生的,不洗頭髮。

不許摸掃把,更不許把垃圾往外扔。

不許梳頭髮,不許碰針線。

不許從前門倒洗面水、洗腳水之類的。

不許說髒話,不許打架罵架!

還不許竄門。

當然了,這些都是大年初一的規矩。過了初一就沒人遵守了。

更有甚者,大年初一也沒遵守。

這不,一大清早的,馬路上面就有鬧鬧哄哄的罵架聲傳來。

兩口子在罵架,天天罵,年年罵,幾十年了沒一天消停,十字路口的人家都習以為常了。

就像大家平時開玩笑說的:要是這兩口子哪一天不罵了,大家就要準備幫忙了,準備吃席了。

外面在下大雪,在颳風,很冷。

關上大門,就著桌下的炭火盆開始吃飯。

張宣吃得愜意,吃得瓷實,但桌下的狗子卻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