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實體書出版(求訂閱!)(第3/4頁)
章節報錯
張宣想了想說:“先鋒文學慢慢少了,將來可能連氣味都聞不到。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先鋒文學的現場是建立在精英閱讀的舞臺上,而今天精英閱讀的檯面已經在逐漸坍塌。
未來是網際網路的世界,網際網路讓眾聲喧譁,把精英趕下臺,成散兵遊勇,隨時可能遭大眾群毆。精英如虎落平川,失勢了,失聲了,無力發行“新鈔票”,也不想發行了。所有歌聲——文字也是歌聲——都有表演的訴求,當精英的歌唱無人聆聽,甚至只能被刻薄,閉上嘴也許是唯一選擇。
風聲中,我裡的人物都被困限在高牆裡,人性被重壓、異化。但也許讀者津津樂道的是諜戰,是故事:這不是精英的聲音,是大眾的喧譁。這是令很多人沮喪的事情,但這是現實,恐怕也是未來。”
陶歌怔了怔,被他的言論驚到了,許久才說:“言重了。說實話,我覺得研究你的人並不少,風聲連載半年多來,我注意到至少有二十多篇評論,幾乎各大文學評論刊物都作了專題研究。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聲音微弱,傳不遠,但可以傳下去。傳下去才是真正的遠,那些喧嚷不過是泡沫,經不起時間的風吹。”
張宣不以為意地說:“你這是典型的精英思想。”
陶歌也有點後知後覺,隨即自嘲似地笑問:“是不是有點堂·吉訶德?”
張宣笑著擺擺手,遞個臺階過去:“堂·吉訶德戰的是風車,你今天戰的是“風聲”。”
話到此,按照事先的約定,按照事先的章程,採訪完畢。
就算陶歌還有很多想問的,很多想說的,也只能留在下次。
陶歌等到攝影機關閉,就起身問:“你似乎很看重網際網路?”
張宣給她重新倒了杯茶,“不是我看重網際網路,而是整個世界都在看重網際網路。
去年12月份,全世界媒體都在報道美利堅的“資訊公高速公路計劃”,你有看過相關新聞嗎。””
陶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端起茶水小口小口品著,沒再說話。
幾分鐘後,攝影大哥收拾東西走了。
助理也很有眼力見,跟著走了,出去後還把門悄悄帶上。
陶歌不徐不疾地喝了半杯茶,感覺口中不那麼幹燥了,才抬起右手腕看看時間。
時間顯示,9:27。
接著她把杯子放下,從隨身包中掏出一份檔案,遞給張宣說:
“根據我們之前的信件往來約定,出版社制定了有關“風聲”實體書的出版合同,你過目一遍。”
張宣詫異問:“我們?”
陶歌解釋道:“最初跟你接觸的是李主編,他後來由於身體原因提前退休了,我接的手。”
張宣呆了,一直以為面前這女人只是個外勤記者,沒想到是和自己通訊往來的編輯。
這麼年輕的編輯…
就離譜!
不過想想剛才採訪中,對方表露出來的真才實學,想想對方是牛津大學畢業的,好像也沒什麼意外。
不過人民文學畢竟是人民文學,這樣的單位不是簡簡單單的有才華、有能力就可以出人頭地的。
年輕人想要上位,必須有背景才行。
而且還不能是一般的背景。
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這位陶女士啊!
這麼思緒著,張宣再看對方時,眼睛開始放光,自己在文壇不是缺人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