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歌大概30來歲,面容姣好,身材高挑,黑色長款羽絨服把一股小知識分子的氣質襯托的淋漓盡致。

“你好,是三月嗎?”

見到張宣直直地從一家化肥門店走過來,陶歌反應最快,率先熱情地伸出手,露出職業的微笑。

“你好,我是三月,您可是陶女士?”

張宣也是跟著伸出手,從容不迫地握握,笑著問。

“陶歌。”

“張宣。”

簡單介紹完,兩人相視一眼,臉上的笑容瞬間開了幾分。

張宣稍微有點驚訝於對方的書香氣質,更驚訝於對方的膽魄。

要知道這年頭的可不是後世啊。

攔路搶劫外地人,甚至更過分的舉動也時有發生,不罕見。

氣質樣貌不錯的女子跑外勤還是有幾分危險的。

不過當他看到旁邊的助理時,好像又明悟了幾分。

張宣驚訝於陶歌的膽氣。

陶歌卻詫異他的年輕。

不過她也只是略微錯愕了下,馬上就從恍惚中醒悟過來。

記得臨出發前,人民文學內部是有討論過“三月”會是個什麼的人、會是個什麼形象的?

從過往的幾次郵編地址變動來看,大家對三月的身份早已有了模糊猜測。

其中就有教師和學生兩種形象。

出發前,陶歌團隊都認為三月是老師、甚至教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畢竟“風聲”文筆凝鍊,邏輯思維嚴謹,各種人物的性格鮮明,人物的心裡活動更是亮點。創作手法也是敢於破舊,讓人耳目一新。

而且最後一次的通訊地址是中大。

中大是什麼地方?是大學,是名校。

似乎這一切都在佐證“三月”是個老師。

不過她們都是幹文學傳媒的,接觸過各種人,見過各樣的事,應變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超強。

以至於“三月”是不是學生?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也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什麼叫天才,就是敢於打破傳統,打破大家固有思維的人。

人民文學早就把“三月”定位於天馬行空的天才文學創作者,似乎年輕一點也不過分。

四人寒暄一番,張宣就問:“陶女士,你們吃過早餐了嗎?”

陶歌望著這張年輕面孔,坦誠笑道:“大雪天為了趕時間,來得比較匆忙。”

懂了,什麼來得匆忙啊,就是餓了。

張宣隨即發出邀請說:“小鎮離我家還有十里山路,大雪天車子進不去,等會得走一個多小時,消耗體力。不如先去我鎮上的叔叔家裡吃頓便飯再趕路?”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