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每月160萬的新聞紙張生意(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客戶是滬市的新民晚報和川蜀的華西都市報。貨到了他們報社倉庫,立馬給你銀行匯票。這年頭的報社特別有錢,從不欠錢。”
眼瞅著她嘴皮子一動,就把新民晚報和華西都市報說出來了,張宣感覺有點天方夜譚,就好像在聽玄幻故事一樣。
沉吟一陣問:“這兩家可都是老牌報社,報紙銷量多,社會影響力大,供求鏈應該非常完善才對,你有多大把握挖牆腳?”
眼看張宣不見兔子不撒鷹、做事穩當,李梅就主動透露說:
“沒離婚前,我在澳洲做的就是新聞紙張這方面的生意,新民晚安和華西都市報都是我的客戶之一。我現在回國了,自然不能便宜他。”
得,這個“他”應該就是她前夫了。
張宣聽明白了,李梅這是鬥氣呢,找前夫算賬呢。
或者叫報仇雪恨也行。
不過在老男人看來,你鬥氣不鬥氣什麼的都沒關係,他只在乎可行不可行,有沒有實實在在的利益?
張宣試探著問:“你有多大把握?”
李梅說:“90%以上,國內其它客戶我沒太大把握,但這兩家報社當初是我手把手跟進的,有硬關係在裡面。”
張宣眼睛一亮,緊著問:“兩家報社用量大不大?”
李梅回答說:“新民晚報每天賣出32開的報紙120萬份。一個月光從我們這裡的需求用量差不多5萬噸樣子。
華西都市報的銷量也不遑多讓,以前每月從我這裡進口大概3萬噸紙張。”
張宣問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利潤多少?”
李梅坦誠說:“薄利多銷,一噸新聞紙只能20到30元左右。”
從俄羅斯進口,一噸新聞紙只能掙一到兩個工錢,利潤確實低得可以。
不過甚在量大啊。
要是每月真有李梅說的這個數量,那按最低價20元一噸算,每月也能掙到160萬。
160萬!
好大一筆錢!
娘希匹的!張宣瞬間就動心了。
雖然和李梅相處的日子短,不清楚她的背後為人,其中可能存在巨大風險。
但張宣的那顆心哇,此刻還是不爭氣地duangduang猛跳。
要知道每月160萬,一年就是1920萬!
除去其他額外開支,除去人情往來什麼的,一年1500萬總有吧?
打個折,假如李梅挖牆角挖不到這個供貨量,500萬也好啊!
幹他孃的!都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思襯片刻,張宣就決定幹了。
就算有冒著被李梅拐騙的風險,也要試一試。大不了就當這批白蘭地原液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