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方鑑看著三人說道:“三位道友回去等詔書吧。”

帝俊三人躬身揖拜,拜辭方鑑,然後退出了明靈閣,在清諺童子的引領下離開了太始仙都。

當三人出了太始仙都,乘坐鑾輿回到帝俊在天庭的仙宮道場之後,常儀和羲和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為什麼要答應出任一方天帝。

帝俊看著眼前的兩位愛妻,搖頭嘆息一聲道:“如果你們不答應,天庭就會查出你們擁有天命真劍。”

常儀、羲和:“???可是我們沒有啊。”

帝俊道:“鴻清大帝君說你們有,你們就有。”

羲和、常儀聽到這話悚然一驚,終於明白過來,震驚不已,半晌都說不出話。

許久之後,常儀才說道:“鴻清大帝君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帝俊沉默片刻,然後抬起頭來說道:“這一次天命混亂,鴻清大帝君是天庭唯一一個認為這是大好事的帝君。”

“什麼?”羲和、常儀非常不解,問道:“為什麼?”

帝俊說道:“鴻清大帝君認為,這是一次極好的契機,天庭可以藉著天命混亂,將三界之內所有不利於天庭統治、三界穩定的因素全部剷除。”

“所以...我們堅決不接受出任天帝的任命,鴻清大帝君就認為我們不服從天庭,要將我們剷除?”羲和喃喃地道。

帝俊嘆了口氣,說道:“鴻清大帝君向來殺伐果斷,這一次天命的變故對他來說的確是個好機會,如果妖族出現了不利於天庭的局面,鴻清大帝君會毫不猶豫地滅了妖族的。”

“可你又把妖帝之位禪讓給了玉兒?”常儀不解地道。

如果鴻清大帝君要誅滅妖族,那妖帝肯定首當其衝,第一個倒黴。

帝俊道:“這是避禍之道,我們三人出任一方天帝之後,就全部成為了天庭的帝君。而我禪讓妖帝之位後,至少明面上我們與妖族的關係就劃清了,此其一。其二,玉兒深受鴻清大帝君信任,他也極其忠心於鴻清大帝君,如果他成為妖帝,勢必唯鴻清大帝君之命是遵。所以如此一來,無論以後三界如何大亂,我家與妖族都可保全。”

常儀道:“可是,如今天命混亂,難保天庭不會被....”

常儀後面的話沒有說出來,她的意思是難保天庭不會被取代。

但帝俊聽出了她的意思,說道:“天庭自開天闢地以來就統御三界,其底蘊和天命豈是能輕易就被取代的?告訴你們,只要道、佛、魔三家不相互聯合,就沒有人能取代天庭。”

聽完帝俊的話之後,羲和哀嘆一聲道:“無論天庭還是三界,如今的局勢都這麼危險。偏偏我們又在這其中難以脫身,唉,真是世事萬般不由人啊。”

羲和的哀嘆帝俊聽在耳中,但他沒有說話,他們就是洪水中的一股浪花,無法自己選擇方向,只能被大勢裹挾前進。

但是他們好歹是天庭帝君,大羅金仙,也是洪水中一股掌握一方權柄、能發揮自己力量的水浪,而那些道行、地位低微的生靈,才真正的無可奈何,連浪花都算不上。

...

太始仙都,明靈閣內。

真武大帝朝方鑑問道:“大帝君方才起了殺心?”

方鑑頷首道:“妖族雖然歸附天庭,但畢竟自成一族,現在歸附不過是因天庭強大。今後若天庭式微,難保不為禍亂。若有朝一日,妖族出現了這種情形,我必滅之。”

真武大帝聽到這話,心中隱隱有了一點預感,方鑑先是準備鎮壓混沌元魔,又對兩位妖后起了殺心,這分明像是要為天庭解決一切後顧之憂。

真武大帝當即問道:“大帝君,您是否有朝一日也會像紫霄大帝君一樣‘歷劫而去’?”

雖然不知道九天玄女離去的真實情形,但真武大帝卻知道這個‘歷劫而去’只是個對外的說辭,其中肯定有更深層的隱情。

現在看到方鑑的一系列動作,真武大帝便問了一句。

方鑑沒有否認也沒有確認,只是反問道:“假如真有這麼一天呢?”

真武大帝目光一凝,這句話已經給出了答案,真武大帝不再詢問,也不再有任何疑惑,只是拜道:“是,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