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裡總愛寫到喜出望外的傍晚,騎的單車還有他和她的對談,女孩的白色衣裳男孩愛看她穿,好多橋段,好多都浪漫……”

一段唱完,全校的學生都睡不著了。

女生們覺得這太浪漫了,男生們則大喊牛逼。

不過, 大家仍然在琢磨這究竟是哪位大神乾的。

很快,便有人發現了端倪。

學校主樓的燈光經過一段時間的閃爍,很快從窗戶裡排列出了一行字,“404 Found”。

社交網路上很快便傳開了。

雖然這兩件事看起來沒什麼關聯,但是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來這是同一個人乾的。

太瘋狂,太刺激了吧。

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應。

“慢慢喜歡你

慢慢地親密

慢慢聊自己

慢慢和你走在一起

慢慢我想配合你

慢慢把我給你

慢慢喜歡你

慢慢地回憶

慢慢地陪你慢慢地老去

因為慢慢是個最好的原因

書裡總愛寫到喜出望外的傍晚”

一曲唱罷,似是平淡的敘事,也像慢慢而堅定的訴說。

這不是一首庸俗的情歌,更像是夏日傍晚的一縷清風, 沁人心脾。

但是,來不及讓人回味歌曲的意境,第二首歌就開始了,

是何林森的《匆匆那年》。

和《慢慢喜歡你》不一樣,這首歌的旋律一出來,大家就都聽出來了。

“匆匆那年我們

究竟說了幾遍

再見之後再拖延

可惜誰有沒有

愛過不是一場

七情上面的雄辯

匆匆那年我們

一時匆忙撂下

難以承受的諾言

只有等別人兌現

……”

場景轉換得有些突兀,卻又合乎邏輯。

如果說第一首歌是送給那些畢業後還在一切的人的話,這第二首歌,這是送給那些分開的人的。

一下子,這兩首歌都找到了自己的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