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體兩面(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近這段時間,劉彥教授感覺自己終於有點熬出頭了。
6月7日,BTC的價格迎來了其誕生以來的最高峰,31.5美金。
6月9日,位元中國上線,國內的投資者們開始真正認識這一新奇的投資品。
作為國內第一位發表相關論文的學者,劉彥教授算是在金融界出圈了。
敏銳的洞察力、極富前瞻性的專業眼光,這是業界對劉教授的評價,這也讓這位沉寂已久的海歸博士自回國後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吹捧的滋味。
坐在辦公室裡,喝著咖啡,劉教授看著網上的相關報道,不由得慶幸起了當時的一念之舉。
其實他本身只是對區塊鏈技術感興趣,對BTC,他並不覺得是一個好的想法,也不認為它會成功。
雖然當時在課堂上,他也認可陳知壑的觀點,但他同樣也不否認其他同學與之相對立的觀點。
只不過,寫論文需要觀點鮮明,不可能作騎牆派,那純屬懶漢思想。
所以,他選擇了最為激進的陳知壑的觀點,這既是學術態度的要求,也與他的學術背景有一定關係。
正是這一念之舉,讓他不僅受到了業界的吹捧,還一躍成了該領域的專家。
因為在一年前,絕大多數人對此還是一無所知,更不要說專門去研究並發表專業論文了。
當然,BTC的火熱,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爭議,現在也不例外,畢竟它的缺陷太明顯了,一般人下意識的會覺得這就是一個騙局。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聯絡到他,希望他對此發表看法。
但是,他沒有立馬答應下來,他想先聽聽陳知壑的意見。
想到此,劉教授不僅自嘲地笑了一下,沒想到他堂堂一個海歸博士,江大教授,竟然還需要請教一個才大二的學生。
不過,他很清楚,作為一開始就關注這件事的陳知壑,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他一門心思去搞什麼共享單車去了,劉教授覺得陳知壑大機率還是一直在關注著BTC。
而且,他他還琢磨著是不是趁熱打鐵,再弄出一篇論文出來。
想到這,他正準備打電話給陳知壑,桌上的電話響了。
有些意外,電話居然是學校科技處打來的,而且,還是來打聽陳知壑的。
交談一番後,劉教授掛了電話,有點回不過神。
他沒想到,剛剛他還在唸叨著陳知壑,他居然又給了自己一個驚喜。
陳知壑的共享單車專案居然拿了國家互創比賽的亞軍?
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當時他之所以答應給專案掛名,除了看好共享經濟這個概念之外,也有給陳知壑這個得意學生一個面子的原因,畢竟羊毛也不能幹薅不是。
雖然他覺得那隻不過是陳知壑小打小鬧,但是對自己也沒啥損失,就直接答應了。
沒想到,剛剛科技處的人打電話來特地詢問他清不清楚這件事。
要不是當時仔細看過企劃書,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愣了愣神,他更加堅定了要抓住陳知壑這隻肥羊想法,這種不用怎麼吃草,但是隨時能給你擠奶的肥羊,從哪裡找。
他可還記得那篇關於共享經濟的論文還沒投呢。
想著,他拿起電話聽筒,撥通了陳知壑的電話。
……
接到電話的陳知壑正在圖書館惡補最近老師劃的重點。
昨晚吃完飯後,阮宓呆了一會兒就回家了,陳知壑因為太累,也早早休息了。
早上起來,他直接回了寢室。
幸虧他回的早,大家都在。這個時候,是學生最認真的一段時間,基本上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