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殿試如期在皇宮謹身殿舉行。

謹身殿,是皇宮前三殿之一,為皇帝上朝更換朝服以及冊立皇后、皇太子之處,皇帝亦在此殿受賀。

謹身殿,殿名為帝王提醒加強自身修養之意。

天還沒亮,周潤澤早早就起了床,洗漱完後,簡單的吃了些東西,就坐著大富趕著的馬車前往皇宮。

來到宮外,門前已是人頭攢動,個個都精神抖擻,情緒激動。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皇宮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都只是道聽途說,這會兒有機會到裡面去,就連前世去過紫禁城的周潤澤,也受到了感染,情緒有些激動。

這裡面畢竟住著皇帝,是整個國家的政治權利中心,和看一座空蕩蕩的紫禁城完全是兩碼事兒。

卯時,三百多名貢士在禮部侍郎的帶領下,穿過千步廊,齊聚承天門,按照會試的名次依次排列等待門前值守的金吾衛的例行搜查,準備入宮。

搜查完畢,眾考生繼續跟著禮部侍郎的腳步穿過承天門,來到午門。

在午門前,貢士們按照在會試中名次的單雙數,單數走東側的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

這兩個掖門只有在殿試以及大朝之時才會開啟,正常情況下,王公百官進宮時走的是午門正中門洞兩側的門洞。

正中的門洞除了皇帝出入專用外,迎娶皇后時,皇后可以走這個門,再來就是殿試結束,狀元、榜眼、探花出宮時也可以從此門離開。

除此之外,都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規定著,一旦走錯門是很容易惹來殺身之禍的。

穿過午門,映入眼簾的是整個皇宮大院中最大的宮門奉天門。

數丈高的硃紅大門還緊閉著。

到辰時,伴隨著朝陽的升起,四周傳來一陣鼓樂聲,大門才隨之緩緩開啟。

站在廣場前的眾考生繼續穿過奉天門,立於皇極殿前廣場的丹陛前。

而以閣臣為首的讀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數十名執事則立於丹陛上,接受了眾考生的參拜後,便靜候著皇帝的到來。

辰時一刻,乾康帝陳熠(yì),在千呼萬喚中走了出來。

所有人均進入大殿,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禮。

隨後,時任首輔呂彥師宣讀聖旨,策問的題目也包含在了制誥內。

宣讀完畢,眾考生依次入座。

考試用的案桌在前一天已有光祿寺官員擺放好,準備就緒後執事官開始發放策題、答卷紙,就可以開始答題了。

試卷是做工精細的宣紙,帶有淡淡的香味兒,試題字型極為出色,考題也緩緩的出現在了周潤澤眼中。

題目就一句話: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周潤澤一邊研磨,一邊暗暗思索。

這道題字面上的意思一目瞭然,結合先前會試中的試題,周潤澤覺得當今皇帝還是比較務實的。

比如會試第一題就是在問考生們如何才能做到國富民富。

如今這道題,就是大而化之,站在全國的高度,如何才能治國安邦了。

這道題給了考生們最大的發揮空間,然而卻不好回答,因為想要出採,又要有理有據讓人信服,著手點就不那好把握了。

周潤澤將墨磨好後,遲遲未能動筆。

他在遲疑,心想是找幾件事例作出相應的闡述,還是結合歷史的情況,總結歷史的經驗,指出現行制度的弊端,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提出如何治國安邦。

想了想,他還是決定遵從自己的內心,分別從天人合一、忠君愛國愛民、依法治國三個方面著手寫這篇文章。

找準方向後,要怎麼寫就簡單多了。

他提筆寫道。

臣對: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乾康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後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這句話的意思是,臣聽說帝王統治國家,必須有經營管理的實政,而後才可管束臣民,綜合處理紛繁的政務,才能實現和樂昇平的社會。

必須有倡導踐行的實心,而後才可鞭策百官,振作整肅種種事務,才能建成昌盛興隆的國家。

為了對殿試卷的題目作進一步回答,周潤澤針對社會現實,給皇上提出了十條治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