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理解這個裝置的作用。

縱使是擁有起源基地核心運算科技的零也無法參透這個神秘陀螺儀的秘密。

方良首次遇到了如此棘手的問題,這個孕育著龐大恆星能源的裝置像一枚定時炸彈一般靜靜地懸浮在太陽系的邊界地帶。

彷彿卡在喉嚨間的魚刺,令方良無比難受。

他所能做的,唯有等待,一直到這個裝置抵達能源蓄積的閾值,它或許才會顯現出其用途所在。

按照零的推論,對於這個裝置而言,已經可以完全排除它是由卡索格文明製造的可能性。

如果卡索格文明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恆星能利用率,那麼再給起源基地上千年的時間也很難追趕上它。

透過收集在那個巨型陀螺儀四周所溢散出的恆星能波動,方良難以想象這個神奇的構件居然正在自主捕獲著宇宙間的恆星能源。

就像是一個漩渦,所有在其周圍飄散的無序能量體都會被緩慢地捲進這個漩渦之中,在某種奇特的規律下,成為陀螺儀內部那團能源核心的一份子。

按照估算,如果說兩艘負責收集的艦船上的能量厚度為十,那麼這團能源核心的能量厚度大概在十的十七次方。

而且這個巨大的數字正在隨著時間的增長而不斷膨脹。

僅憑几塊陀螺環的運動,就能夠完美地囚禁住這顆奇異的能源核心,這是何等強大的科技手段,僅憑這一點,方良就已經能窺得這個文明所擁有的可怕力量。

這是卡索格文明不曾帶給他的感受。

而在現在的情況下,方良做出了一個十分特殊的決定。

他將恆星能這一概念,連同一個可以進行虛擬計算機演示的模型傳送到了STH的研究資料庫中。

對於這一份突如其來的大禮,STH中的學者們依舊是處於懵逼的狀態。

此時此刻,在STH的中央計算機中,這個模型正在按照規定的程序運作,它所包含的複雜資料是所有人都難以理解的存在。

在藍星仍以核能作為主要輸出能源的時候,方良所引入的這個恆星能概念無疑為一眾學者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恆星能...真是不可思議...”

林祿呆呆地盯著主控螢幕,喃喃說道。

在一眾資深的各國學者中,他本應是最沒有存在感的那個,但在任勞任怨的態度下,大多數人都對這個華國小夥都有了深刻的印象。

求知慾無疑是人類最偉大的品質之一。

尤其是在這些學者之中,這個品質更顯得尤為珍貴。

在這個文明介入藍星以來,越來越多的改變正在藍星上展開。

尋常人可能不會感覺到,但在STH中的眾人,都深知這個火星文明對藍星做出的幫助和貢獻。

在一批擁有頂尖奈米晶片製造工藝的器械抵達藍星後,經由阿爾法的決策,這批器械已經進入了藍星的工廠內,絕對精度的工藝流程,搭配上遠超光刻機數倍的工作效率,第一批防護衛星在無聲無息間突破大氣層,抵達藍星軌道。

在這些防護衛星上,擁有著在聚能防護裝置上獲取的尖端科技,衛星表面能夠耦合,形成面積巨大的能量護盾,它們通常將呈現出類似透明的形態,能夠抵禦一定範疇內的鐳射脈衝攻擊。

藍星並不缺頂尖的科研人士。

在起源基地的幫助,以及全部資源的投入下,越來越多的針對太空領域的科技設施正在接連出現。

這批防護衛星的升空正代表著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啟,面對未知文明的侵襲,藍星正在以全力以赴的姿態應對。

這也是方良想要看到的現狀。

他並不想要幫助一個毫無進取心的廢柴。

如果藍星在未來能夠成為自己的一大助力,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