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科學的盡頭便是神學。

這句話不知是玩笑時的言語,還是經過無數次推敲的信仰。

但唯一的事實是,人類還遠遠沒有抵達科學的盡頭,在此之間,至少還要度過千百年的光景。

雷克雅未克的居民們並不會知道,在這個溫馨的小城中,全世界的精英都曾聚集於此,共同商討過人類的未來存亡。

太陽依舊會升起,風吹著路邊的雪穿過公路,如仙境一般的霧氣瀰漫著山野。

人們依舊在這片淨土上像往日一樣熱情地生活著,並沒有收到什麼影響。

而在某些角落,整個世界正在發生著肉眼可見的變化。

原本全面警戒的第十區撤掉了猩紅色的警告牌,士兵們的數量減少,一輛輛來自不同國家地域的科研車穿過高聳的鐵絲網,進入其中。

而一些貼著鮮紅旗幟的科研車,則能夠透過一些特殊通道進入第十區的內部地帶,全副武裝計程車兵為它們放行,同時行注目禮,這是遠道而來的朋友所能收到的最高待遇。

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會議正在緊鑼密鼓地召開。

&nan)的全球組織誕生,旨在真正意義上的拯救人類。

國際航委正在將所有資料資料整合,準備向它輸送。

STH將建立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資料分析庫,接受四面八方的資料資訊匯總,各個部門的籌劃組建正在進行,STH將直接在第十區的基礎上建造,並接納來自各國的科研精英,以及擁有隨時隨地呼叫軍隊的權利。

這個以閃電般成長的巨人將真正意義上成為抗擊未知文明的絕對重要戰力。

自希夫提出那個猜想後,所有國家的高層都紛紛陷入了不同程度的恐慌。

這個外星文明已經透過某條途徑成功進入了藍星之中。

而這條途徑有極大的可能是如密集血管般遍佈全世界的網路帶。

他們已經擁有了能夠充分驗證這個猜想的證據。

但對於它們是如何進入藍星的,所有人都無從得知。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或許不知不覺間,所有最為隱秘的地帶都已經被翻了個底朝天,而每個人卻都被蒙在了鼓中。

對此,林祿率先提出了,維度武器這個想法。

他認為這個外星文明已經擁有某種能夠跨越空間維度獲取資訊的裝置。

它們可以毫無阻擋地穿越藍星軌道衛星的檢測,一路暢通無阻地進入任何地方。

就像是從三維的視角觀察二維的平面,比如牆壁上的一張畫,縱使這張畫的細節再過複雜繁瑣,我們依舊可以透過肉眼觀察到這些細節。

這就是從高維視角向低維事物的觀測。

在高維的視角中,處於三維空間的藍星就像是一個完全透明的箱子,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箱子的內部畫面,無處可躲。

這個想法受到了一些專家的推崇,他們表示,在如此強大的文明面前,已經不能運用常規的理論知識來判斷了。

有時候,富含想象力的推斷往往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而這些資訊當然也被擁有升格網路的零看在眼裡。

它第一時間便向方良彙報了這個資訊。

方良有些哭笑不得。

他已經如此直白地表達善意了,藍星上的各位依舊是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

不過說起來,這的確也不能怪他們,畢竟在他們的眼中,方良此時的身份就是個神秘莫測的外星文明幕後指使者。

方良也知道他們是如何稱呼自己的。

機械人。

這....

我可是好心好意地呵護著你們遠道而來的宇航員,如果方良真的有惡意,想要在火星上實行絕對的獨立統治,那拾火號飛船甚至都無法突破大氣層,因為它抵達某段距離後,就會被鋼鐵之牆上的脈衝炮徹底鎖定,化作一抹齏粉,和漫天沙塵落於大地。

方良之所以沒有這麼做,放任拾火號飛船抵達火星表面,一方面是因為無聊,另一方面,當然是因為他確實想要在某種程度上拉藍星一把。

就像是前輩對後輩的提攜,此時以方良起源基地中的科技力量,他的確可以稱得上是藍星的前輩。

但這種幫助並不是沒有節制的盲目灌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