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良剛走到試驗田的門口,就剛好看見了緩緩在不遠處“滾過”的著陸器小華。

它已經徹底脫胎換骨,擁有了比原先強上數倍的攀行能力,攝像採集裝置也進行了保留,可以更好地勘測火星地貌。

方良見小華的身形漸漸消失在山腰處,不由笑了笑,也不再關注它,移開了目光,瞳膜旋解鎖,眼前的機械大門應聲開啟。

華國似乎知道自己的著落器收到了方良的強化,這些畫面應該都被其身上的攝像頭通通傳輸了回去。

在這些天裡,自己的火星基地應該都被小華拍了個遍。

對此,方良倒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就算沒有著陸器,在火星軌道上也盤旋著諸多國家的勘測器。

被發現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更重要的是,方良應該如何處理他和藍星,以及這些國家的關係。

這個問題方良可能足足想了兩個月,但他還是沒有想清楚。

他並不想成為任何國家的附屬品。

自己腳下這座城市的成長速度,只能用恐怖二字來形容。

如此迅猛的科技發展速度,用不了多久,整片火星都將被方良掌控。

那時所出現的,將是跨時代的藍圖科技,所有火星軌道將被統一規劃,星際軍隊將不僅僅是小說電影裡的遐想。

而是方良面罩中真真切切的單位。

到那時候,自己或許就不用考慮這麼低階的問題了。

方良更願意當一個引路人的角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華國願意,幫幫他們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心中想著,方良已經走到了試驗田的中央,以他為中心,將近方圓一公里的面積,都長滿了顏色不同,茂盛程度也不盡相同的農作物。

原本種植面積將近三公里,後來方良想了想,反正就他一個人能吃,那麼大的面積只會浪費資源。

目前篩選階段已經接近尾聲,方良幾乎把所有能吃的作物都吃了個遍,挑選出了四五種準備長期種植。

而方良最喜歡的是一種名叫樹包果的作物,成體果實是深棕色的橢圓形,有腦袋那般大,口感如同剛剛出爐的蓬鬆麵包,而且香味極佳。

如此完美的食物,方良幾乎把它當成了主食,而且樹包果每個果實的口感香味會隨著營養物質的吸收而變化。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兩個味道相同的樹包果,大大減少了吃膩的可能。

每一塊作物的頂端都漂浮著一塊數資料板,實時監控著農作物的情況,遠在冰層處的輸水管道已經建立完成,方良還特地建立了一個轉換硝酸鹽的小型工廠,全自動施肥灌溉,駐紮於此的四十臺工業機器人井然有序,完成得十分完美。

目前方良派出的探察小隊已經發現了不止一個蘊含冰層的礦洞,有一個礦洞的冰層深度甚至達到了幾百米,如此巨量的水資源足以支撐日常的工業消耗。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方良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就是他越來越無聊了。

如今的方良已經不用到處跑來跑去,先前運輸裝置還沒建造完善的時候,他有時還得扛著礦石運來運去。

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方良只需要每天坐在起源基地了,喝著從淨水廠中流出的天然冰水,餓了就吃各式各樣的果子。

三點一線的生活總會讓人厭倦,雖然這裡是火星,但這條準則卻依舊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