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機器人很快便將著陸器“抓”了回來,放在了方良的面前。

方良微伏身子,看了看這架已經變成戰損畫風的著陸器,不由在心中感慨了一聲。

可真所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

原本淡銀色的鍍層均已磨損至無,露出金屬原本的純粹模樣,和攝像機的表面一樣,佈滿劃痕。

方良曾讓零多次掃描過這臺著陸器,並將它的詳細結構和功能加入了面罩的資料庫中。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方良甚至比創造出這臺著陸器的工作人員還要懂它。

再過幾天時間,這臺著陸器體內的核電源即將耗盡,所以器械將徹底失去動力來源,唯一能夠讓它苟延殘喘的是背部面積不大的太陽能板。

但這塊太陽能板雖然已經極盡華國研究人員的心思,但在火星大氣和沙塵的阻擋下,這點微不足道的能量並不能復甦這隻將近七百斤重的巨獸。

它唯一的結局便是在某一天的探索任務中,忽然悄無聲息地失去動靜,所有機械支架停止工作,攝像頭上的綠光徹底消散,彷彿垂暮老人疲憊地閉上了眼睛,平靜且無力。

但幸運的是,它遇到了方良。

在面罩中調出著陸器的所有資訊,於此同時方良也和機械研究中心達成聯絡,一個全新的設計方案正在資料流中湧動著,包裹著面罩上,一臺巨大機械的虛影。

這是一件對於方良來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於這臺著陸器,乃至整個華國來說,卻是一段嶄新的開始。

而方良也願意去幫助這個大傢伙。

在他的眼中,此時萬般機械都有了獨特的自我性格,這是一種十分美妙的感受。

是一臺臺與眾不同的機器人賦予了這座機械小城永不停歇的生機勃勃。

說來也怪,方良幾乎可以認出每一臺編號的工業機器人,雖然也有著面罩中資料庫的一部分原因。

但方良並沒有把它們當做一個個冰冷的工具,而是把它們當成了勤勤懇懇的居民。

就像是小黃人和神偷奶爸一樣的關係,美好自然。

方良甚至將那六臺編號為“00X”的工業機器人晉升為了機械小隊的隊長,手下都有著二三十號小弟,還特地給它們裝配了新式的銥制裝甲。

以至於這幾個隊長每次就算遠遠地看到方良,都會帶著小弟放下手裡的工作,齊刷刷地向方良致敬,十分牌面。

【資料已分析完畢】

【正在建立第一套改造形態】

【預計所需時間:三分鐘】

機械研究中心很快便向方良反饋了第一套改造方案,雖然沒有零坐鎮,但經過藍圖的設計,研究中心中自帶有超強處理功能的模擬大腦。

雖然說殺雞焉用牛刀,但對於自己最大Boss的要求,這顆大腦就算把自己榨乾也得展示一下它的水平。

面罩視角里,一個虛擬3D模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創造出來,是一個類人的機器人造型。

這是很奇怪的一點,在方良成為主導者後,貌似所有的推送資訊都在朝著他的形態特徵迎合。

可能是方良固有思維的影響,這類人的機械造型雖然看得舒服,但在火星上日夜奔走的情況下,無疑是一種非常非常愚蠢的設計。

最好的設計自然是工業機器人那一類上窄下寬的設計,不僅有助於抵抗時常襲來的沙塵風暴,搭配上厚實的特製履帶,在一些嚴峻的地勢也能來去自如。

方良實在不想看到著陸器整天那樣一副慢吞吞的模樣,活脫脫像是每天在家門口倒垃圾的老頭子。

“更改一下形態,我需要近橢圓的機體形狀,附帶上最先進的太陽能接受板...”

方良一邊想著,一邊在面罩上下達指令。

“順便給你取個名字吧,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