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刃齒虎那看上去超級雞肋的“小揪揪”,與他們龐大健碩的身形有多麼不搭,看上去具有十分強烈的反差!

如果只是短小,倒也罷了,關鍵是“小揪揪”還起不到什麼實際的效果。

無法保持平衡、無法進行平穩轉向、無法驅趕蚊蟲、無法抱著取暖……難道,刃齒虎的這一條“小揪揪”,就是長出來搞笑的嗎?!

至少方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刃齒虎的“小揪揪”有什麼實際作用,大概只能藉此做一些簡單的肢體語言而已。

現在,感受著這一條修長而粗壯的尾巴,方寅不禁感到了幾分不可思議。

“看樣子,融合了雲豹基因後,我的尾椎骨變長了,也變得更加結實了。”

“其上的肌肉附著區,也變得更加強大了!”

“唰!”

方寅隨意地試著甩了甩尾巴,並沒有感覺到任何的不適感,反而更像是自然生長出來的一般,尾部毛髮與其他部位亦是一體的。

簡單的甩尾動作沒問題,而且尾椎骨還可以隨意自由地彎曲,甚至可以360度的轉動。

這簡直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變化!

為了更進一步測試尾巴的效果,方寅偷偷地溜出了洞穴,開始測試尾巴保持平衡和轉向的能力。

全速奔跑狀態下,方寅再次嘗試了失敗不知道多少次的急轉彎。

這一次,在急轉彎之前,方寅就控制好了尾巴,使其從捲曲的狀態豁然伸展,如一根平衡杆般挺立著。

往常身體失衡的狀態果然有了很大改善,方寅很容易就穩住了身體重心,從而順利地完成了急轉彎。

不僅如此,方寅還嘗試了爬樹、跳躍等等動作,這一條長尾巴能夠發揮的作用都很大。

“如果讓後世的古生物學家知道了,會不會單獨把我歸到一個新的種,就叫做‘長尾刃齒虎’?”

測試完成後,心情有些激動的方寅倒是浮想聯翩了起來。

“也不知道這虎尾有沒有什麼攻擊力?”

接著,方寅又忽然想到了這麼一點。

他記得在武松打虎的故事裡,關於老虎的動作有三個非常經典的描述——

“一撲、一掀、一剪”。

“一撲”就是常見的餓虎撲食動作,是老虎最慣用的招數;

“一掀”則是在老虎沒撲到獵物時,在落地後扭一下腰部,企圖用身體將獵物掀倒;

最後的“一剪”就是在前兩個動作都落空之後,老虎會猛地甩動自己的尾巴,其威力堪比鋼鞭,能夠一舉將獵物給抽倒在地。

然而,這只是小說家言,方寅當初讀的時候也有些不相信老虎的尾巴會有這麼厲害。

畢竟他從來就沒見過哪隻老虎用尾巴來打架。

現在正好可以測試測試。

果然,方寅連續測試了好幾次,甩出的尾巴都並不具備什麼殺傷力,而且動作很怪,單純地甩動尾巴沒有什麼力道,必須得配合胯部的轉動。

所以,方寅想要真正抽動尾巴,還得用力地扭一扭屁股……

“威力還是有一點,估計就相當於用皮鞭抽一下吧,還是沒有劍齒和虎掌好用。”

方寅搖了搖頭,或許對於細皮嫩肉的人類來說,用皮鞭抽一下很痛;但對於皮糙肉厚的野生動物來說,這只不過是在瘙癢而已。

而且,用尾巴攻擊還有一個很大的弊端。

用尾巴攻擊,就意味著自己的臀部要暴露出來,而對於很多動物來說,最薄弱的地方就是鋼門了,一旦用尾巴攻擊,就會給敵方提供攻擊自己薄弱位置的機會,怎麼看也得不償失。

“那還是算了吧,神龍擺尾這招還是不適合我……也許以後再融合了什麼動物基因後會有改變吧。”

方寅甩了甩腦袋,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趕忙回到了巢穴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