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哥有些不好意思的推辭了兩句

“阿正,你太客氣了!只是打了幾個電話,小事情而已,這些禮物太貴重了”

鍾維正看著泰哥只是言語上推辭,並無一點行動,就知道對方只是假裝客氣而已,壓根沒有不收的意思,但也要給人家臺階下臺,也只能配合著說道

“泰哥,你就別客氣了,沒你的幾個電話關照,我去太國辦事不會那麼順利,你已經幫了我很多了。一些吃的,用的東西,在太國買,很便宜的,你就手下吧!”

而一旁的唐伯則是真的推拒,拿著東西就要交回鍾維正手裡,直接說道

“阿正,你我萍水相逢,我也沒幫上你什麼,無功不受祿,這些東西,我不能收,你要是看得起我這個老頭子,有空的時候就來坐坐,陪我這個老頭子聊聊天,喝喝茶,東西都收回去吧!”

說完,便用一隻手提著禮物向鍾維正懷裡一送,鍾維正條件反應一般,一隻手就抓住了唐伯的手腕,一抵一壓,止住了對方手上的去勢。手腕被掐住,壓停,唐伯眼神中閃過一絲意外,一絲見獵心喜,嘴上不說,手上卻慢慢加大了力道,藉機試探一下鍾維正。

鍾維正感覺到唐伯手上的力道在增加,也相應增加自己手中的力道,一邊維持著不進不退的局面,一邊回道

“國人講緣,萍水相逢便是緣,你送我拳譜,我沒有拒絕。唐伯,我送你禮物,你也不能拒絕,來而不往非禮也,你不收,我下次也不好意思來找你喝茶,聊天了。”

唐伯看到鍾維正依然一副遊刃有餘的樣子,就想試試鍾維正的極限在哪裡,腳下如根,雙腿如騎馬般弓起蓄力,藉由腰部提力,傳導到手臂,手上力道加大一倍前推,結果卻還是紋絲未動,依然維持著兩人間不進不退的樣子。

唐伯欣慰的笑了笑,收步起身,笑著拍了拍鍾維正抓著自己手腕的手,鍾維正也是一笑,鬆開了抓著唐伯手腕的手。唐伯全然不顧及自己的面子,直接另一隻手揉搓,活動著那隻被鍾維正抓住的手腕,有些惋惜的說道

“阿正,你真是個練武的好材料,要是從小就開始練習,你功夫方面成就一定不比李小龍低,可惜你從現在才開始學武,等你找到自己的路的時候,年紀也大了,維持不了幾年,就會氣血衰敗,走下坡路了,哎!”

李小龍先生的大名傳遍世界,功夫這個詞,也是因李小龍先生而生。對李小龍先生滿含崇拜之情的人很多,但也有些自以為是和別有用心的人,對李小龍先生滿是非議,認為李小龍先生只是被人們神化了而已。鍾維正的“前世今生”都不缺少這樣的人,什麼泰森說過李小龍先生打不過他,有些人還對李小龍先生的種種記錄充滿了質疑等等。

泰森的原話是在拳擊擂臺的規則之下,李小龍先生獲勝不了,但在街頭生死鬥的情況下,李小龍先生一定能殺了他。還有一些記錄,不知道是有些人真的不懂,還是選擇性眼盲,就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李小龍先生真的不能打,憑什麼在美國各大城市開武館?那麼多當時的搏擊高手又,怎麼會拜入其門下?

即使是這麼簡單易懂的事情,也有很多人選擇無視,繼續選擇自以為是,自卑或者別有用心,將質疑進行到底。

而此時此地,就有一個對李小龍先生充滿質疑的人,認為李小龍先生就是個電影明星,李小龍先生以往的種種,都是人們宣傳的傳說而已,那個人就是化骨龍,再加上點槓精屬性,嘖嘖。

只看化骨龍微微抬起頭,有些輕蔑的說道

“李小龍?他只是在電影裡能打,現實裡,還不是一樣會被我帶著十幾號人砍得滿街跑,有什麼了不起的”

儘管香江武術界一直對李小龍先生的“反叛”頗有微詞,但在暗地裡,卻對李小龍先生的功夫充滿讚譽,認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是最有可能成為一代宗師的那個人。

唐伯聽了化骨龍對李小龍先生輕蔑的話語,直接暴怒,將手中禮物摔在了地上,臉漲的通紅,指著化骨龍罵道

“放屁,我看你別叫阿旦,叫混蛋才合適,你懂什麼?如果你帶著十幾個人去砍李小龍,李小龍最多隻是受些傷,但要是你衝在最前面,第一個死的就是你。像你這樣的排骨仔,只需要一拳或者一腳就可以打死你,你對力量一無所知,有什麼資格評價李小龍?”

原本化骨龍只是習慣性的嘴欠一下,沒想到招致唐伯的呵罵。出來混的人,首重面子,當著自己小弟和朋友的面前被唐伯呵罵,化骨龍也有些惱羞成怒,立刻跳腳著反駁道

“老傢伙,你說誰對力量一無所知呢?你讓李小龍活過來,我一定帶人砍死他。我被第一個打死?你才要小心一點,別出門,別吃橙,不是撞死你,就是噎死你”

唐伯聽到化骨龍如此詛咒自己,就要出手教訓一下對方,幸好被泰哥和鍾維正拉住。而螳螂也果斷上前拉住自己看似勇敢上前,實際假衝實退的老大。

將兩人拉開一段距離後,螳螂,泰哥,鍾維正三人就不斷的說著,勸著兩人冷靜下來。

泰哥對唐伯和化骨龍的關係掌控的多一些,打起感情牌,勸道

“唐伯,消消氣,別和阿旦一般見識,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龍媽的面子上,不要和小孩計較了。”

鍾維正立刻跟上,批判起化骨龍,道

“是啊!唐伯,阿旦只是發神經,嘴巴臭,說話沒經大腦,你別生氣了。你先消消氣,彆氣壞了身子,休息一下,我們一定讓他給你認錯,奉茶道歉”

而另一邊的化骨龍被螳螂拉到一邊,螳螂對自己的老大太瞭解了,知道自己老大的叫嚷,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於是另闢蹊徑的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