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十年如一日,在趙雲的帶領之下,這一夥民兵實力越發強橫起來。

這一日的民兵聚集之後,趙雲沒有同往日一樣帶著大家練武,而是把眾人叫到面前。

十年的時間裡,當初那個虎頭虎腦的少年郎也已經變成了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他的身高在十年內長到了八尺,面容英朗,身形威武健碩,更是熟讀不少兵書,本就聰慧的他早已成長為一位有勇有謀的小將。

看了看自己的小弟們,趙雲的目光漸漸落在了宋卻身上,微微一笑,“如今亂世,百姓窮困潦倒民不聊生,我等學了這一生武藝卻只能偶爾對付對付這村裡的流匪之輩,未免有些可惜了。”

“子龍,你是想…”宋卻沉吟片刻,認真看向趙雲。

子龍,是趙雲去年剛滿二十的時候取的表字。

而比趙雲大兩歲的宋卻,自然也是有表字的,字安之。

“安之,好男兒志在四方,當建功立業。”趙雲朗聲開口,擲地有聲,“我想投奔一路豪雄,濯清這亂世,讓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所以今日想問問你們,可有人願意跟誰我一同?”

“我願意!”沒有絲毫猶豫,宋卻便挺身而出。

而民兵之中,如宋卻這般毫不猶豫站出來的不在少數。

最終,足足有九成的民兵願意跟誰趙雲一同前往投奔,只有一成左右在猶豫之後離開。

看著留下的眾人,趙雲臉上笑容更加燦爛了幾分,顯然這比他的預料更好。

等到不願前往的民兵自行離去,宋卻皺著眉頭開口,“子龍,我們投奔誰呢?如今冀州牧是袁紹,在這冀州他的權勢最大,我們去投奔他如何?”

“不。”趙雲凝眉搖頭,“袁氏為冀州牧,卻從不施仁政於民,從他成為冀州牧至今,從未有過半分對百姓有利的舉措,我等皆是草莽出生,怎能不知道自己根在何處,跟隨這樣的人,我不願為之。”

“那…”

“前些日子,我得郡人介紹,結識了一位更加賢明的將軍,公孫將軍,你們可曾聽聞?”

“自然。”宋卻愣了愣,旋即點頭,“何人不識公孫瓚將軍呢,我倒是未曾想到過他,如你所說,他確實是比袁紹更好的人選。”

“大家怎麼看?”和宋卻統一了意見,趙雲轉頭看向其他民兵。

宋卻和趙雲素來更有謀略,民兵中其他人大多是有勇無謀之輩,因此對於兩人的想法並無太多意見,無非是趙雲去哪兒,他們便跟去哪裡罷了。

很快眾人便達成了一致,即日開拔,朝著公孫瓚的大軍投奔而去。

藉著宋卻的眼睛深深注視著那位縱馬馳騁在泥濘中的年輕小將,祁寒知道,趙雲傳奇般的一生,就要開始了。

而子龍卸甲的創造者宋卻,將是他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