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1 一計而亂天下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陰謀之事能成的關鍵在於不被發現,只要被人發現,不說看到,就算只是猜到,陰謀就會流產。
“嗯……他沒見過其他三皇,就這麼斷定他們能看穿此計。若不能看穿,那便能讓三國相殺,朕從中取利。”
“若三皇都是庸人,三國使者便不會在此時前來,而且來得如此有默契。他曾言:父皇所述之謀乃火中取栗,即使能僥倖成事,最後的結果亦不過是二對二。日後四缺一,成其三。昔年漢末三國之事必將重演。若父皇欲以此計取天下,恐怕得要等到百年之後了。”
當武曌說到取天下之時,武經天目光陡然一變,鋒利無比的眼神又瞬間恢復平靜。
“他知朕之志?”
“若非如此,父皇便不會如此在意這道國策。”
“哈哈哈哈……,好好好!朕沒看錯人,沒看錯人。說吧,他既然能看到這一層,自然有解決之法。說!”聽到這裡,武經天不禁暢快的大笑出來。他已經忘記了上次這麼高興是什麼時候。
天下!
短短兩個人卻讓無數人為之付出一生。皇帝尤其如此。第一次,武經天感覺自己距離這兩個字如此之近。
“給。全部!這是他的回答。他還說,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云唐的基礎與環境,也並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父皇您的魄力。而且此策之所以在雲唐能成,除了父皇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大族們此前對此沒有意識。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後又有儒墨兩家支援,方才可行。而其他三國,並沒有這種條件。”武曌繼續述說著關於眼前局勢的分析。
“說下去。”聽到這裡,武經天心神一震,彷彿明白了什麼。表面上,他仍舊不動聲色。
“眼前此策早已傳遍天下,其他三國大族對此亦十分了解。一旦將此策行於天下,有七姓的前車之鑑,別國大族必要極力反對。”
“他們的反對並不一定有用。”
“不管是不是有用,皇權與士權的矛盾會進一步激化。有用固然好,但極可能如父皇所說,無用。然,即使無用,也足以為雲唐留下佈置的時間。”
沒錯!有用或者無用從來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雲唐需要起步的時間。而一步領先便可處處佔盡先機。
“……”武經天已然想到了許多,但也正因為想到,所以才無法言說。
“父皇英明,您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天下行文,只是第一步。之後納士不論出身方才是第二步。一旦天下行文開始,天下人若都能識字學習,他們便都會向上看。而此時雲唐一旦給他們機會,而其他三國給不出這個機會,這些人便會來雲唐發展。屆時,雲唐會彙集天下之才於一國。而就算是江湖上的那些門派,為了發展壯大,為了找到更好的弟子源頭,也會主動進入雲唐發展。”
“若他們也同樣行此舉呢?”又一個關鍵性問題。
“這正是他此前說的時間,雲唐需要的時間。只要其他三國在此事上慢一步,那便可讓他們步步慢。只要雲唐首先做出榜樣,不怕其他人不追隨而至。而此時便會產生另外一種效果。若他們行雲唐之策,國內定然會有巨大矛盾,雲唐首先做出榜樣,其他人定然會覺得雲唐才是最好的選擇去處,慕名而來。屆時三國消耗自身培養的人才可能是為雲唐作嫁。若他們不行,各地之人知道此事定然也會偷偷來到雲唐。雲唐會漸漸吸收天下之民,以養大勢。不論他們行,或者不行,於我等亦是有利。更不用說,此三策一出,三國同盟必定瓦解。轉而於內。此為陽謀,就算他們明知道是計,也不得不行此計。”話語間,武曌的微笑十分明媚。
“……”此刻,武經天內心已經是一片驚愕。他被這一計驚訝得再也說不出什麼。
此前他以為雪千夜這一計是想吸收天下之才來雲唐,然後壯大雲唐的實力。畢竟在這個時代,最不值錢可能是人,而最值錢同樣也是人。
有這道國策等於可以創造出大量會識字的人,而這些人中未必沒有天才,他們此前只是沒有機會,而一旦他們加入門派則可能一飛沖天。而那些門派為了尋找優秀的學生,自然也會進入雲唐境內安居發展。
表面上看好像沒什麼,但兩者聯合,在時間的配合下將會發揮出恐怖的力量。而更加重要的是,從剛剛的話來看,雪千夜不光是想要這些人才,更是想以此策挑起三國的內亂。
一旦世家感覺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他們會不惜一切阻止這種事情發生。這一點,雲唐已經在發生,只是那最關鍵的一步他們沒意識到,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其他三國,一旦皇帝想推廣,有云唐的前車之鑑,國內大族勢必會拼命反對,而這將會讓皇權與士權走向最後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