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報紙今天要採訪麥當娜瑪格麗特名正言順的來看吉恩拍電影了。她和凱瑟琳畢格羅有著相同的認知,那個自信而又淡漠的年輕男人不見了,取代的是認真而又有些冷酷的導演吉恩羅德里格斯。

片場搭起的臨時辦公室裡瑪格麗特,凱瑟琳畢格羅,攝影師大衛,助理懷特都在。趁午餐時間吉恩開個簡單的會議,溝通一下接下來的拍攝。

“大衛,這部戲我們不能在用那種有衝擊力的短鏡頭拍攝了,人物的表情變化一定要用特寫抓拍”

“我已經修改了鏡頭的長度”

大衛言簡意賅的回答了吉恩的問題。

“很好,露茜,你要負責好麥當娜的情感表達,不能讓她把平時的表情帶到影片中來,尤其她的眼神,一定要注意”

“我會的,路易絲的情感表達還算豐富”

交代完影片要注意的事項,吉恩問瑪格麗特;

“瑪特,你有什麼問題?”

“報紙要採訪麥當娜關於時尚的問題,我順便來看看你”

吉恩扭頭問助理懷特;

“下午麥當娜會在片場麼?”

懷特翻開資料夾看了看;

“下午三點有她一場戲”

吉恩扭頭對瑪格麗特說道;

“三點之前你可以採訪她”

瑪格麗特又問吉恩;

“吉恩,你覺得報紙還應該增加些什麼板塊來吸引讀者,時政板塊我們是不是太單薄了些?”

吉恩思索了一下;

“時政無論你怎麼努力去做,也不可能撼動那些傳統大報的地位,無論人脈資源,影響力,大報都建立了很久了,你要想在時政板塊上有所突破,就要有所改變,可以嘗試讓讀者參與進來。

比如你可以採訪讀者,士兵,公職人員,把他們對時政的看法發在報紙上,讀者有參與感就會認同報紙,不要一味追求權威性,這方面累死你也追不上大報的地位。

報紙的定位很重要,你要清楚自己的報紙的定位,娛樂時尚才是你主攻的方向,時政報道一些和民眾息息相關的事就行,比如環境,氣候,社會福利待遇,物價漲幅,就業率高低等社會敏感性問題”

說到這,吉恩想起了東歐那個紅色大國的鉅變就在眼前,這是自己帶來的優勢,美國政府在牛逼也不可能知道SL的具體解體時間。

“還有,東歐那個紅色大國已經風雨飄搖了,我判斷會有驚動世界的事情發生,有可能的話可以派出一組人去到那個國家一段時間,或許會有些意外的收穫”

瑪格麗特認真記錄著吉恩的話,對她來說這不光是老闆的命令,更多是讓她眼前一亮的絕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