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全美的報紙上,娛樂版只有一件事。所有的影評人集體炮轟吉恩羅德里格斯和他的生死時速。

《紐約客》生死時速是影使上的悲哀,吉恩羅德里格斯很榮幸的可以獲得今年的金酸梅獎。

紐約時報,一部製造噪音的電影,導演個人的英雄主義幻想,和一群吸毒分子的狂妄幻想。建議導演協會取消吉恩羅德里格斯的導演資格。

洛杉磯時報,生死時速如果叫電影,精神病院的病人也能拍電影了。導演的幼稚,低俗,以及精神錯亂比電影更精彩。

芝加哥太陽報,生死時速是導演吉恩羅德里格斯狂躁症發作的結果,用拙劣的手法拍了一部汙濁觀眾眼睛的影片……

吉恩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報紙。手裡拿的時代週刊報才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和直插心臟的匕首。不但繼續報道了基努裡維斯吸毒,而且吉恩的過往也被翻出來,吸毒,打架和黑幫有染。都被人加工過放在了報紙上。這就是紐約時報說的一群吸毒分子的由來。

凱特琳臉色難看的推門進來。

“外面好多記者要採訪你,應該怎麼回答她們”

吉恩卻沒有太多情緒指著桌上的報紙

“親愛的,你不覺得這些人是在幫我們宣傳電影麼?我們自己花錢在這麼多報紙上做廣告需要多少資金?現在不用花一分錢,就有這麼多報紙都在報道我們的電影,有什麼不好麼?”

“可是他們都是在謾罵貶低我們的影片”

吉恩是真不在意,這些只會打嘴炮的影評人其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有影響力,能影響的也是很少一部分比較忠實的粉絲群體。真正的毒藥藏在看似無關緊要的時代週刊報上。

觀眾有一種很奇怪的觀影心裡,往往會因為不喜歡某個演員或者導演,而放棄他們出演或者拍攝的影片。其中有毒癮的演員或者導演絕對在被討厭的行列裡。時代華納比影評人清楚的多,也有針對性的多。

“親愛的,你去和外面的記者溝通,就說我們明天會召開記者釋出會,所有的記者都可以參加,今天你們不是要去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簽發行合同麼?”

“妮可布萊恩到來就會去,你為什麼會同意續集版權給福克斯?”

“你知道我的拍攝計劃的,也知道我劇本里沒有這部電影的續集劇本,既然我們要和福克斯合作,讓出一些利益也是可行的”

凱特琳疑惑的看著吉恩,這不是他認識的吉恩,一定有自己不知道的原因在裡面。

吉恩無奈的看著凱特琳

“我說的就是真實想法,你幹嘛這樣看著我?讓二十世紀福克斯旗下的記者進來,我可以接受她的採訪,今天晚上的電視採訪安排好了麼?通知基努裡維斯讓他最近不要出現在毒蛇屋了,過了今天劇組就要隨著電影在北美展開宣傳了,通知他的經紀人,這段時間讓基努裡維斯注意形象”

凱特琳記在自己手裡拿的檔案上。

影片的票房收入終於讓福克斯下定決心要代理生死時速的海外發行了,不過要爭取的利益還是要爭取,由於沒有在生死時速上投資,享受不到投資分成,就打起了續集主意。

吉恩知道生死時速的續集是個撲街貨,爽快的答應了福克斯的要求,只要求福克斯必須配合自己的宣傳。福克斯哪有不答應的道理,畢竟北美大賣的影片才能在海外大賣。最後達成共識,生死時速版權兩家共享,續集版權歸福克斯,福克斯享有投資拍攝發行一切權利,生死時速票房的20%做為福克斯海外發行的抽成。合作一直談到現在沒簽字也就是卡在抽成比列上。

一般製片方不是發行公司的影片,發行抽成不會超過15%,福克斯卻趁火打劫。吉恩自家知自家事,他還真沒有好的合作物件,迪士尼剛剛被他擺了一道,還追著他拍電鋸驚魂續集呢,吉恩不想去搭理迪士尼,華納正和自己斗的如火如荼的,也不可能去合作。派拉蒙這兩年內部管理混亂,不是好的合作物件,哥倫比亞賣給了RB人,吉恩是不可能去找他合作的,轉了一圈就剩下福克斯了,吉恩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福克斯的獅子大張嘴。好在有續集這個大坑,也讓吉恩心裡稍稍平衡了點。

凱特琳出去安排記者採訪的事了。吉恩也在心裡醞釀怎麼回答記者的採訪。沒一會凱特琳領著紐約郵報的記者進來了。

瑪麗是紐約郵報的資深娛樂記者,採訪過許多好萊塢名人,最近報紙上幾乎一面倒的討伐一個叫吉恩羅德里格斯的導演和他的影片生死時速,瑪麗出於好奇主動接下了採訪吉恩的任務。為了更有針對性的採訪,瑪麗昨晚抽空去看了生死時速,她不是動作片愛好者卻看的津津有味,說實話拍的很精彩,影片超快的節奏讓人腎上腺飆升,特效更是拍的精彩絕倫,爆炸的衝擊力讓影院裡的年輕人沸騰。